笔趣看 > [红楼]漫漫追妻路 > 第4章 第4章

第4章 第4章


怕母亲担心,宝钗在生病的时候未向母亲请过安。

        现在病一好,就去同母亲请安了。

        “我的儿,怎么好几日不来了。”薛母笑道,脸上没有半点责备的意思。

        “一时院子里忙,人多热闹,总得不到闲。这会子好不容易才抽出时间来,妈妈难道怪我不成。”

        “欸——就是想你了。”薛妈帮宝钗解下斗篷。一旁就有眼力劲的丫鬟递上热茶,“我一面想你来看看我,一面又怕你冻着了。”

        宝钗拿热茶漱了口,正准备坐下时,薛母说道:“等我看一下。”

        薛母细细地环视一圈,又掐了掐宝钗的脸“怎么像是清减了许多的样子,可是最近饭菜不合胃口。”

        只因这般贵族养病都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故于前些日宝钗生病时,先净饿了两三日,才服了这冷香丸。

        “哪有?是妈担心我,才总疑心我瘦了。”

        “不管是真是假,今儿在妈这吃了再走。”

        “就算妈不说,我也想多陪妈一会儿。”

        又有下人拿着手炉给宝钗,“妈,房间又没风,况且熏炉里还烧着炭呢,我不冷。”正巧丫鬟手冻得通红,就顺手提给了丫鬟。

        丫鬟不敢接,只看了看薛母。

        “只小姐一段时间不来,就把规矩忘了。”薛母说道,“小姐让你拿,便拿着。也是不小心的,把手冻着了,之后怎么做活。”

        正巧想起了前不久上夜婆子关于炭火的抱怨。便问道:“妈这里可是缺炭火了。”

        “今年虽然炭的价格涨了不少,但咱们年前都买好了,到没有缺的,不过是刚刚小丫鬟出去取炭的时候冻着手了。”薛母笑道,“你哥哥走了,家里也不剩几个人。晚上也不叫他们守在外面,点一屋子炭,烧得旺旺地。倒也不冷”

        “哥哥真是的,出去那么久了,也不知道写一封信回来给妈。”

        薛母笑道:“你那个哥哥。他就是个没笼头的马,这会儿子,我不在身边管着,指不定在外面那里逍遥自在呢。幸而有你来陪我。”

        “倒是,若是写信回来了,那才说不定是在外面受委屈了呢。不写信说明一切顺利着呢。”

        “但愿如此。”薛母说道,“我这心里总是放不下,外面人生地不熟的,少不得要做小伏低,巴结奉承。他又是一个那般的性子”

        “那张德辉也是惯做生意走那路的,家里的伙计们也都是仔细妥帖的。况咱家一直走官道,不贪小路。再说又不是要哥哥挣一两个钱回来。只是出去一趟,经历些正事,涨些世面就已经是赚了。”

        “我不过是担心他在外面没了倚仗,况且……”

        “妈——哥哥已经这么大了,况且若是受苦,必然会寄信回来诉苦的。”

        “奶奶,外头门卫说有一位公子给咱们送大爷的信过来了。”一个丫鬟进来报道。

        “信?是薛蟠的信吗?”

        丫鬟忙把信交给薛母。薛母正心悬了几个月,正欲打开看,宝钗制止道:“妈,人家一路辛苦送信过来,多少辛劳;而且那看门的也是见过来来往往市面的,既说是贵公子,必是有些体面的;再者帮哥哥送信,定是路上碰到了妈妈问了也可以知道哥哥情况怎么样。妈妈该好好招待才是啊。

        “瞧我都急糊涂了。”薛母忙问丫鬟,“那个公子现在何处?”

        “奴才去的时候正在花厅那等着。”

        “啊呀呀,那花厅那么冷,怎么待得了人?快快将那上房的火升起来,烧旺些,请人到上房去。”薛母忙吩咐道。

        “你哥哥又不在,现下家里连个招待外男的人都没有,这会子情急又不好意思去麻烦贾家。”

        “妈,你忘了,前阵子薛蝌弟弟来了。”宝钗忙提醒道。

        “哦对对对,快派人去请你薛蝌弟弟。”

        “回奶奶,人已经走了。”一个小丫鬟回来报道。

        “什么,把话说得清楚些。”薛母说道。

        “那位公子说,信已经送到了,他就走了。”

        “哎呀!你们怎么不知道拦一下呢。”

        “拦了的。那公子说他家就住在京城里。要谢的话等咱家大爷回来了,再谢也不迟。”

        “快,快去把找薛蝌的丫鬟拦回来,不用再找了。”薛妈吩咐道。

        “那他可有留下姓名,或是家住在哪?”接着又问那个丫鬟。

        “不曾说过。”

        薛母抚额,长叹一口气,仍命人打赏一把钱。说道“麻烦你了,继续回去当差去吧。”

        一会子慌乱听了,薛蝌又进来了。“姨妈可是哥哥回信来了。”

        “嗯,才刚送信过来,想着先你替着招待一下,没想到人却提前走了。”

        “堂哥现在不在这,姨妈行事多有不便。若有用得到我的地方,还请姨妈驱使。”薛蝌笑道。

        “这才是正经一家人的道理。”薛妈笑道,“以后少不得要多麻烦你了。”

        “欸,这有什么麻烦的。”薛蝌笑道。

        ……

        送走了薛蝌之后,薛妈才和薛宝钗一起打开那信。

        “信上写了些什么?”薛妈问道。

        “信上说哥哥已经到苏州了,还请妈妈放心,一路上都很顺利。正准备返程呢。”

        “阿弥陀佛,我的儿总算是长大了。”薛母双手合十感谢上苍。“还是你当初说得对,该让他出去历练一番。”

        哥哥懂事了,宝钗心里也十分高兴。

        “快,你哥哥信上写了什么,细细念与我听。”

        宝钗细细将信念了,不过就是些寻常话,什么思念母亲与妹妹啊,什么后悔自己不懂事啊,什么从今后要怎般怎般的豪言壮语。

        倒也没什么新鲜词汇。不过是薛蟠平日里犯了错,认错时常说的那些。

        只是人在外流离,却仍记挂家里的那份心使得语言就倍感真诚。

        却单说那送信之人。

        那送信之人正是之前在太后娘娘那出现的男子。

        那人乃是第七子,二十刚出头的年级。文武艺就甩出教习师傅们一截。

        当今圣上子嗣不丰。虽生得多,但活下来的少。

        现在在世的只有皇子五位,公主十三位。

        按理说,皇子少,必是每一位皇子都是金尊玉贵的,

        可恰恰这人既是命好,又不好。托生在这帝王之家,却又生不逢时。

        那时圣上还只是太子的时候。

        太子妃正怀第四胎,太子一时情急泻火,正碰上她娘亲所以有了他。

        太子与太子妃是少年夫妻,又是表兄妹的关系,十分恩爱。

        而他的母亲是妾,是当年圣上赏的婚事。

        更何况他娘当年真耍了些手段,所以他的出生并不被期待。

        四个月后,太子妃这一胎滑胎了。而他却出生了。

        下人们明里暗里说,是他抢走了太子妃孩子的福气。

        不管太子信不信,所有矛头都指向了他。

        他的父亲当然不至于仇视他,最多是不管他而已。

        太子妃又不忍见到他,只叫他的生母养他

        这些“不管”对于一个依附着男人吃饭的女人和小孩来说有多么残酷。

        太子妃是慈善人,可她带来的丫鬟婆子不是。

        童年受的苦难自不必说,只说他十岁上玉的那年才有了名字,就可窥之一二。

        当时太子荣登大顶,当年王府陪着她的女人,最低也有嫔位。而她的母亲只是婕妤。

        她在世时一直荣宠不断。生了有七个,活下来的却只有只有一位太子并一位公主。

        然而她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硬是熬到太子登基才安心去的。

        太子登基了,她的儿子才能是太子。

        他时常猜想,也许父皇就是为了皇后才逼宫的。父皇只要等下去便是皇帝。可太子妃不是,她等不下去了。

        父皇对于来说是一个浪漫的人。

        在还是太子的时候,无论何时,哪怕是寒冬腊月,太子妃那里都是插满鲜花的。

        他其实一点都不排斥去太子妃那里请安。

        那里既干净又整洁,到处都是香香的,

        更何况在太子妃那里吃到的平日的糕点,就比他在过年时候吃的还要好。

        可太子妃不愿,看到他就让她想起未出世的孩子。

        他不明白,为什么太子妃有那般的执念,明明她后来生得几个孩子都没有活下来。

        也许是因为他却在磋磨中活下来了。

        他其实十分感念太子妃的,

        当时他奶妈偷偷放出谣言:太子妃的孩子托生在了他娘的身上。他就是太子妃娘娘孩子的转世。

        一个爹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相似,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种蠢话。太子妃居然信了。

        这个谣言让他第一次在那般香喷喷的房子里尝到了软软的甜糕,

        这样子的快乐一直到太子妃又怀了孩子结束。

        父亲可能对他一直心存芥蒂,

        同样年龄的时候,他的哥哥们都出宫建府了,但他没有。

        不是父亲疼爱他,想多留他承欢膝下。而是父亲不愿提起他。

        他的名字,水晨,也是一直到上玉碟的时候才起的。

        那个孩子若生出来,怕是比当今太子还要受宠。

        只有皇后敢顶撞父皇。

        那个孩子是当年还是太子的父皇与太子妃和好后的第一个孩子,是非同寻常的。

        他还是被起用了,

        大哥的壮大逐步有与太子分庭抗礼的趋势了。

        “剿匪”——一个简单的朝廷武装冲突的镇压活动。

        作为长子的大哥,带过兵,打过仗,是铁骑刀枪里出现的真英雄。

        他也学过武,学过兵法。却是带领着手持刀枪的部队去碾压那些落草匪寇。

        命运的齿轮悄悄转动。

        在剿灭了三个山头后的勘测地形时,他救了薛蟠。

        可怜的薛蟠第一次遭到匪寇,第一次感到生死离自己这么近。

        若是他死了,母亲和妹妹该有多伤心。

        劫后余生的窃喜让薛蟠头一次有了写信给家人报平安的意识。

        长时间在京都,他的京腔一下被认了出来。

        因为是勘测地形的,他并没有穿多华丽的衣服。

        倒是薛蟠打扮得富贵极了,一看就像个移动靶,被盯上也是理所当然的。

        薛蟠先是要给钱他,他是皇子,虽说不富,却受不了这般侮辱。

        那薛蟠看着金银这般俗物他不愿接受,更是佩服。

        又要同他拜兄弟,他亦是不愿。

        那薛蟠也是有口没心的,看不出人的推拒。自降辈分,提出要拜他为师。他才勉强接受。

        他是皇子,若是知道了他的身份,必是不敢与他称兄道弟地高攀。但若在宫外办事,躲过宫里的眼线,还是得有一个新的身份才好。

        这薛蟠是个使力不使心的家伙,若是安排好了。这般的人还是大有作用的。

        既收到了这徒弟,便帮他将那信带走。

        后来又在回京复命的途中遇到了薛宝琴。

        薛宝琴本是进京待嫁的,因此嫁妆装了几车,又是被劫了,被他救下。

        心下腹诽:出门在外,也不知道藏着掖着些。这姓薛的人家,像是都只会抱金过市般的。

        她原以为这是个普通人家,恰好姓薛。原来这是“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

        原本薛宝琴头蓬衣乱的他还没注意,结果待她收拾完走了出来,竟是这般的标志。

        家世好,人又漂亮。他当即亮明身份求娶。

        他知道,没有媒人,这定是不作数的。但是却能让薛家暂时留下女儿,以免先嫁出去。

        救命之恩的光环,加上皇子的身份也没能吸引住她。

        她早就订婚了。

        他又将目光放在了她的堂姐身上,才有了之前在太后宫里的那一幕。

        那薛蟠的事情,竟是好久之后才想起来。

        那薛蟠虽衣着华丽,却是俗得很。一点都不像几代传承的富贵之家。他只以为是个普通人家,却从未想过是那名震一时的“江南薛家”。

        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https://www.biqukk.cc/90742_90742771/204655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