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大明:开局错把朱元璋认做了爹朱林 > 第64章 大明的内忧外患!

第64章 大明的内忧外患!


“朱公子,多少年了啊!老夫多年未曾如此爽快的聊过国政未来了!”宋濂抹着眼泪道。“今日,听君一席话,让老夫胜读十年书!眼界开阔,比之前二三十年所见,还要广远!”

        “就像走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一盏明灯般开心激动。”

        “老夫大半辈子都生活在混乱残暴的前元,老百姓们活得实在太苦了。当今皇上振臂高呼,灭前元,扫诸阀,建立大明,老百姓们才看到未来呀!”

        “但你所说的未来,却更让老夫期待!”

        “一想到自己垂垂老矣,无法有大作为,老夫如何能不哭呢?”

        说完。

        宋濂缓缓直起了腰满脸遗憾。

        “哦哦!吓死我了,我还以为说的一些话让您伤心了呢。”

        朱林挠了挠头道。

        “朱公子,你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吗?”

        宋濂再次问道。

        “是啊。平日没事就会想些乱七八糟的,不成体系,就当是吹牛打屁了,毕竟做起来比说起来要难的多。”

        朱林嘿嘿一笑。

        宋濂正准备说话。

        "当然难了。"

        "治理国家要像你们一老一少说的这般容易,皇上还为难个什么劲?"

        "不过,你们两个所说,倒是让咱有种眼前一亮之感,虽然说的不全对,但也挺有启发的。"

        这时。

        朱元璋的声音却从书房门口传来。

        "爹?"

        朱林立刻兴奋的看向门口。

        “皇……”

        宋濂目露惊骇,身子一哆嗦,扑通一声跪倒在了地上。

        朱林一看,忙转身将他扶起,拍了拍他膝盖,笑着道:“老先生,你是真站久了。先坐着吧,不是我爹让你来的吗?怎么见到我爹,跟老鼠见到猫似的?”

        “我我……”

        宋濂咽了一口口水,面露苦涩,连自称老夫都不敢了。

        “呵呵。”

        朱元璋一步步走进来,眯着眼,斜了一眼宋濂。

        宋濂连抬头的勇气都没了。

        “爹。”朱林笑道。“你啥时学会趴墙根了?想听就直接进来呀!反正皇帝不在,随便说,怕什么?你和老先生又是朋友,人多了,说起来才有意思!”

        “没事,咱在外面屋檐下小坐了一会儿,听你们两个讲也挺有味的。”

        朱元璋在宋濂身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宋濂身子一激灵,哆嗦着一双腿,忙佝偻着腰,退到一边。

        “哼!”朱林却是瞪了朱元璋一眼。“爹,你这可就不懂事了啊!你年纪也不小,腿上才受过伤,地上水滑,摔了可如何是好?一点都不知道爱惜自己!”

        宋濂看到此情此景,一阵呲牙咧嘴。

        不会吧?

        朱林语气可不怎么好,简直就是在教训啊。

        这是皇帝!

        自当了起义领袖,朱元璋什么时候被人这样当面教训过?

        宋濂紧紧抓着衣布,比刚才朱林说出那番话时还要惊讶。

        他心中忐忑,大气都不敢出,只能用余光偷偷瞧着朱元璋的神情变化。

        “好好!下次不敢了,你就别训咱了!”

        朱元璋笑嘻嘻回答道。

        什么?

        宋濂身子又是一颤。

        向来不喜欢被人质疑教训的洪武大帝,此时被朱林训了,竟一点都不生气?

        这两人关系得好到什么程度了?

        终于。

        宋濂因为一幕幕的震惊,身子站不下去了,只能软软的靠着桌子。

        朱元璋指向宋濂:“林儿,抱歉了,忙起来都不知天昏地暗,咱也是怕你一个人无聊,就请宋大人来和你聊聊天。”

        “哦,宋老先生说了。呵呵,亏你还记得你有这么个儿子呢!”

        朱林翻了个白眼。

        “哈哈。但咱在外面听,倒也是把话听了个透彻。”朱元璋忽然认真道。“你说的很多话,虽然皇帝听了不一定高兴,但他知道你也是为了大明好,尤其重视交通这一点,皇上以前的确是没怎么注意过的。”

        “你们跟皇帝聊过这些?”

        朱林试探性的问道。

        “当然。皇宫中,咱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像是某些人,哼,还会藏着掖着不说直话。洪武皇帝可没那么小气……”

        朱元璋瞟了一眼宋濂。

        “啊……”

        宋濂一声惊呼再次跪地,浑身上下止不住的颤抖起来。

        这可把朱林吓了一跳。

        “唉呦,宋老先生,您这是怎么了?该不会是病了吧?”

        朱林忙弯腰将宋濂扶了起来,只见此时的宋濂头上身上全是汗,脸色苍白无比,双眼甚至有些翻着白,像要快晕过去了。

        “快把这老家伙扶到一边,喝杯热茶吧,不然小心他就这么死过去了。”

        朱元璋翘着二郎腿,淡淡道。

        “爹,哪有你这么说话的呀?”

        朱林瞪了一眼朱元璋,不过,还是听从对方的话,将身子软绵绵的宋濂扶到了椅子上,又端来了一杯热茶。

        宋濂战战兢兢的接过茶,喝了一口,这才慢慢恢复了一点血色。

        “得,让他先休息着,咱继续说。”朱元璋似乎也来了兴致。“你所说的都很有道理,就连朝廷中的很多官员都不一定能想到这些。但关于户籍管理和开放海禁,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也没那么难吧,只看皇帝有没有决心罢了。”

        朱林眨着眼睛。

        “这哪是什么决心的事?”朱元璋认真道。“大多的老百姓自然是良民,能安居乐业就满足了。可是一个国家内忧外患,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不安分。在内有一些人总想给朝廷惹些事,若是人口流动频繁,必将天下大乱。至于海禁,更是为了防范倭患,那些倭寇神出鬼没,即使是调集大军也无法清剿。”

        “老百姓为了谋生往往冒险出海,若是不禁,便是一件又一件的惨案。咱皇上不像那前元皇帝可以坐视老百姓生死而不顾,所以,开放海禁也不是件容易事。”

        朱林听对方这么一说,陷入了沉思。

        是啊。

        自己毕竟来自现代,享受惯了太平生活,骨子里多少有点自由主义。

        可这是在大明朝,不管是信息交流,还是官府对百姓的管控,远远都没有现代那么及时精准。

        如今天下一统,百姓不受战乱之位,就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要知道。

        封建社会一两千年。

        户籍问题以及外患问题始终是困扰统治者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所以。

        要想像自己所说的那样,使人口流动起来,并且开放海禁,的确是要建立在国家实力强大能止住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下的。

        朱林摸着下巴不断思考。

        朱元璋也没说话,捋着胡须,眯着眼睛若有所思。

        手里端着杯茶的宋濂看到二人这副神态,心中不禁微微一颤。

        咦!

        这两人神态怎么如此相似?

        不知道的,还真以为这是一对亲父子呢。

        良久。

        “想好了吗?”朱元璋看着朱林皱眉思考的模样,笑了笑问道。“现在明白了吧,内忧外患可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更别说在咱们的北边还有前元呢,不然,你以为皇帝他就不想让大明老百姓富起来吗?除非,你有办法可以解决内忧外患,才能说什么人口流动开放海禁的话!”

        “我有啊。”

        朱林忽然坚定的一抬头。

        “什么?”

        朱元璋一愣。

        宋濂也有些傻眼,尤其看到朱林那自信神采,更是震惊不已。

        朱林微笑道:“爹,既然话都说到这儿了,咱不如往大了说,反正皇帝也不知道,就不会怪罪于我!不就是解决内忧外患吗?简单得很。”

        这家伙……

        朱元璋都快被朱林气笑了。

        他又扫了一眼宋濂。

        宋濂尴尬一笑。

        “行啊。你说!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咱今天可就要打你屁股了!小孩子可不能为了争一时之气而胡言乱语哦。”

        朱元璋一抬手。


  (https://www.biqukk.cc/99534_99534416/1220584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