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大明:开局错把朱元璋认做了爹朱林 > 第356章 蒙古人的变化!

第356章 蒙古人的变化!


锦黄的缎子,密致的丝线,精致的花纹,臂膀断处是齐齐的边缘,显然是被用刀劈砍下来的。

        虽只是半截龙袖,可朱林依然能感受其中浓重的历史韵味和皇家的冷肃。

        显然。

        这是元朝皇帝的龙袍袖子。

        足以见当时朱元璋对徐达的赏赐之厚。

        毕竟。

        即使是前朝亡命皇帝的龙袍,哪怕一部分,在古代封建社会也是代表极为崇高的所在。

        只是。

        徐达把这半截龙袍袖子给自己干啥?

        他忍不住伸出手,轻轻触碰着这半截龙袖,硬冷的触感从指尖传到脑海,似乎感受到了某种异样之感。

        不得不说。

        这龙袍的做工的确比普通人家的衣服要好得多。

        也不知穿上这龙袍到底是啥感觉。

        上辈子。

        他存在一些名胜古迹中参观,也曾穿过那些劣质的龙袍拍过照,只是,那现代工业产品的龙袍,即使极为完整,也无法与这半截龙袍所带来的触感相比。

        “啧啧,也不知这一劫龙秀到底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这向来对皇权极为看重的朱元璋,又咋会把这东西想给徐达呢?”

        他嘴中喃喃,又忍不住的看向了徐达的信。

        当朱林再次看完了信,深思片刻,哭笑不得。

        他实在是无法想象到办事向来谨慎的魏国公为什么会给自己塞上这么一个烫手的热山芋。

        就在朱林想着抽个时间把这物件送回去时,门外又传来了宋倩的慵慵懒懒的声音

        “出来下,送礼的来了。”

        她喊道。

        很快。

        朱林的书桌上又多了一件礼物。

        同时。

        随有送礼之人的一封书信。

        不过。

        这次是常茂。

        常茂的信倒是比徐达直接得多:

        朱兄,一个多月不见,甚是想念。

        我去北元侦察了,遇到个蒙古据点,就顺手端了,找到些书信,想起我离京时的一些传言,这些书信,或许能一解你心中之惑。

        嘿嘿,对了,这东西我可没跟亲军都尉府那些人讲,你自己看看,看完烧了都行!

        常茂。

        呃……

        啥玩意?

        神神秘秘的。

        朱林嘴角抽了抽。

        是的。

        一个多月前,为了给几个月后的漠北远征做准备,身为先锋官的常茂年轻气盛,早就忍不住了,带着一批人先行前往漠北侦查。

        自从青龙原比试,常茂彻底服了朱林所提出来的新式战法,时不时的便上门问东问西,本来朱林就忙,而这常茂偏偏就像个跟屁虫似的跟在他身后,让朱林很是无奈。

        这不。

        朱林本想着常茂去了蒙古草原,总算是省心了一些,没想到,这家伙竟又整幺蛾子。

        这书信……

        瞒着亲军都尉府?

        我去!

        这家伙到底在边关搞来了什么了不得的书信?

        该不会是……

        朱林心里一咯噔,忐忑的打开了方方正正的黑色木匣。

        果然。

        是几封书信。

        朱林面色沉着的一封一封打开,而当他看完信后,悬着的石头顿时落了下来,紧接着哈哈大笑,心中的一些疑惑茅塞顿开。

        原本朱林还以为,自己过去一年在京城中太过耀眼,有人想编排自己,搞个什么里通外国的罪名。

        要知道。

        在这信息闭塞的年代,信件往往会成为陷害他人的重要证据。

        皇帝和朝廷出于保险,往往都会疑罪从有,那自己接下来要办的事可就麻烦了,一招不慎,甚至有杀身之祸,更别说要面对那龙心难测的洪武大帝了。

        不过。

        这信里的并不是关于朱林里通外国的事,而是几封北元朝廷的私密通信,其中好几条涉及的无非就是让办事人员从大明搞些新奇东西,以供北元朝廷里的妃子见个稀奇。

        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北元朝廷内的一名高级官员,向大明境内一个叫做神探局的机构询问陷害朱林一事。

        原来如此……

        “哈哈哈。”朱林将信放下,摸着额头。“那个姓孙的家伙送九阴真经果然不怀好心,其必定就是属于这个叫做神探局的机构。”

        “神探局……大明也有无间道……有点意思……”

        朱林摸着下巴,摇头晃脑,若有所思。

        老实说。

        常茂偷偷将这些事关军国机密的信件给自己看,的确有心了。

        甚至。

        朱林还有些感动。

        但是。

        常茂做得蠢的一点就是,这些信件他应先给亲军都尉府的人才是,反正里面也没有什么关于自己的黑点,事无不可对人言,有什么必要先送到自己这来呢?

        这些东西要是外人不知道也就罢了,若被他人利用,来个臣下结党营私朋党为奸的罪名,到时只怕皇亲老爹都护不了自己呀。

        毕竟。

        北征在即。

        从皇帝到下面的大臣都极为重视谨慎。

        这时。

        先锋官却和一个小商人眉来眼去的沟通这些关乎军国机密的事务,可是皇家大忌呀。

        “得,这是一个二个……都不省心……”

        朱林让马和将这些东西都收到了书房密格中。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信件跟大明朝廷也没什么关系,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

        与此同时。

        皇宫里。

        奉先殿。

        大早上的,刚开完小朝会,朱元璋也没什么好心情。

        散朝后。

        将几名重要的官员留了下来。

        此时。

        他拿着的是前去漠北打探敌情的常茂送回来的军情汇报。

        自从一个多月前常茂前去漠北,每十余天便会有这样一份军情送达。

        前两份军情都让朱元璋很高兴,甚至认为北征胜券在握。

        那两份军情中,所写的是常茂在蒙古边境的调查。

        由于此前开放边关贸易,使得边民能够顺利交易,互通有无,再加上这十余年来,大明渐渐稳定,物资日趋丰盈,使得蒙古境内不少边民心之所向,想要回归大明。

        作为皇帝,听到这消息自然是最高兴不过的了。

        若如此,大军出征,在蒙古境内的那些各族老百姓,还不都得欢欢喜喜迎接王师啊!

        但是。

        这次经过深入调查的军情汇报可就不怎么好了。

        两件事。

        第一。

        北元朝廷早在一年前就已经调集兵马,据说,在蒙古草原某处已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训练,而更让人不安的是,具体人数不详。

        但根据常茂等人各方打听,此番经过训练的蒙古骑兵至少在五万人以上。

        要知道。

        这五万可是常茂等人根据各种线索所估计出来的实在数字,而不是北元官方为了吓唬大明随便编出来的。

        若真有五万骑兵,到了真打起来那天,蒙古人哪怕号称三十万,都能算他们实诚了。

        第二件事。

        蒙古人的集散方式似乎发生了变化。

        原先。

        蒙古人大部分以游牧为生,只有少数几个较为重要的地点是处于固定据点的状态。

        但是。

        常茂一路向北,往蒙古王庭的方向进发,却发现一路上多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军事和民用据点,甚至发现了不少外域之人的面孔。

        当然。

        这里所谓的外域之人,指的是发色眼眸面容身材完全不同于汉人蒙古人的外邦之人。

        “嘶……”

        朱元璋晃了晃信件,深吸了一口气,以他作为皇帝和军事家的敏锐触觉,感觉北元这一两年来的变化,似乎超乎了自己的预计。

        想着想着。

        “信,真看完了,你们也看了,所以,你们……认为呢?”

        他缓缓抬头,看向了站在面前的徐达蒋瓛等人。


  (https://www.biqukk.cc/99534_99534416/1154000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