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穿越回来后我一贫如洗 > 第21章 第21章

第21章 第21章


环心湖,因为湖中心有一片绿地,呈环状、而取的名,取名年代久远已不可考。环心湖在扶溪村的东北方向,在和甜水村交界的地方。

        佟秋秋想想就眼冒绿光,那一片离村子稍远,但就在扶溪村和甜水村中间,是荒地没错,但也没十分偏僻,并且那地方风景十分好。

        这要是书院建起来,道路畅通了,那地方可就不能用之前的眼光来看了。

        越想越觉得那块地前途无量,佟秋秋琢磨着,不知能不能买到书院对面的地,要是有卖的,这书院带来人气,将来建房自住或做铺子都行的呀。

        哎呀,说来,自家老房子下雨漏水,冬天漏风,实在是要换得不行了。

        季子善见这小姑娘眼睛如星子般闪闪发亮,笑得跟偷腥的猫儿似的,不由心里一笑。钱宗治则直接伸手过来在她眼前挥了挥,“秋丫头回魂啦!想啥美事呢?”

        当然是想怎么发财怎么盖大房子啦!佟秋秋撇了撇嘴,很想对这没眼色的家伙翻个白眼,但心里的想法翻滚罢了,还得从这家伙身上了解更多消息。

        “想这换了地儿,生意好不好呢。”佟秋秋道。

        “那你这生意可得红火喽!据说季七太爷会请来他老人家从前的两位学生来任教,一位是举人一位是进士出身,都是饱学之士,到时候不知道吸引多少学子前来。”这十里八乡出个童生,都要被奉为座上宾的,何况是举人进士。

        “哎呀,将来小树读书就近就有这等优秀的老师教学啦!”这好老师的名号一出去,就跟异世的重点中学,不,比重点大学的金字招牌还闪亮,毕竟考取了举人进士功名是可直接谋取官位的。

        佟秋秋觉得那书院附近的地儿更有前景了,买上那附近的地,房子建起来,两弟弟将来读书就不用奔波了,省去了多少事儿,越想越喜上眉梢。

        小树听了,嘴角虽然矜持地抿着,但仍然抑制不住上翘的弧度,家里都商量着要把他送去季家族学读书,现在有了更好的书院不自觉心生向往。

        季子善看了这个笑迷了眼的姑娘,和脸上翻着憧憬光的男孩儿,脸上多出了几分笑意来,建书院于族于乡里都是有利之事,确实值得高兴。

        吃完凉粉,季子善与钱宗治告别,才拐去回家的路。

        脚步到了门口,就见家里静悄悄的,族长大儿媳妇脚步轻轻地过来,说话的声音都比平时低许多,“我儿是不是又吃了那凉粉了,那东西抗不抗饿呀,要不要娘再给你做个菜吃点。”

        “不用,我吃饱了,娘您歇会儿。”季子善走进二进的院子,一边扫了一眼祖父平时处理事务的那间书房,屋门紧闭,心里猜测了几分,提步朝书房走去。

        族长大儿媳赶紧拉住儿子的衣袖,“你祖父在书房里有事儿呢。”意思是叫儿子不要去触霉头。

        “没事儿,我有分寸。”季子善笑笑,好说了几句才把他娘劝回去歇息,自己上去叩响了书房门,连扣两下无人回应,他又连续扣了三下。

        “进!”房内带着几分疲惫苍老的声音响起。

        季子善推门入内,向祖父问了安,开门见山问道:“祖父,因何闷闷不乐?”

        季族长横了这小子一眼,他这自幼聪慧的大孙子会不知道?

        “是为七太爷要新建书院之事?不,建书院教育一方,于民有益,祖父您深明大义不会不知,那是为书院没有冠以季氏族学之名?”

        季族长让亲孙子戳中肺管子,没好气道:“在季家族学之上发展不好?以季氏族学之名是应有之义,你的几位叔祖父都这样认为。”

        季恒却摇了摇头,行了一礼道:“恕孙儿无状,今日有几句话还是要讲。其一,季氏族学全由七太爷出资建成,才出了包括我二叔(家中排行,非族中排行)在内的秀才和童生,人不能忘本,七太爷的大恩族人不能忘。其二,建书院不曾要族中出一两银,有何脸面要求把书院变成另一个族学,受族中辖制?其三,已考取举人进士的饱读之士是愿受雇于季家族学还是一个可能照拂一乡一县一府的书院?祖父请您慎思量!”

        季族长看着眼前的长孙,心里骄傲,长叹一声道,“你以为我这半截都要入土的人会不知道?我要是要闹,我还能在家呆着生闷气。我这、这不是担心吗,等你七太爷退了后,当家的就是他孙儿,你十六叔,可到你十六叔就与我们出了五服了。”担心最有出息的这一房,从此与族中越走越远,他们就没有现在的照拂了。

        季子善道:“二叔考取秀才后,多次乡试落第,考举人无望,七太爷就推荐了二叔去县里任主簿,此乃照拂之恩。”

        他接着道:“自咱二房老祖宗传下来,二叔还是第一个出去为官的,可大房自七太爷父亲文曲星降世,虽子息不丰,但之后的几代就连早逝的九爷(七太爷独子)都是进士出身。大房的子孙一直帮扶族里,才让族人发展成为村里第一大姓,咱不能当不知。”

        季族长听了第一句,嘴角抽了抽。听到后面,眼里也有了水光,不禁想起前朝覆灭后的动乱,七叔他老人家组织族人,为族人添置铁器防身,为族中购入大量粮食抵御灾年,那时候多少人熬不过饿死吊死的,族人都渡过了,不由落下泪来。

        “虽现在都传十六叔(季恒)不善读书,我却观十六叔非池中之物,不过和我一般年岁,就能管理家里的产业,从不曾听说出过差错,虽然面冷做事强硬,但这些年资助族学和照顾族里孤寡,就连您都挑不出错来。同为族人,十六叔做成这样没有可指摘的,您何不宽心?”季子善其实想说没有强按牛吃草的道理。

        季族长又听提到恒儿那孩子,心里的滋味难言,罢了,至少自家子善在读书上比他强,许是读书这慧根移栽到他家了呢,一想到这,心里的郁气都散了大半。

        季子善见祖父面色稍霁,一鼓作气接着道:“您看八叔祖(族中排行,季子全祖父,季族长亲弟)家里的大事小事吵吵嚷嚷,家中诸事尚且梳理不顺,您可不能一时心软听他的游说,掺和到书院的事里面去。”

        “嘿,你这小子,还编排起长辈来了,我是那糊涂人么。”季族长嘴上说着,脸上却没有多少愠色,他当然清楚老八那些算计,不过是为家里牟利,好让家中子孙在书院里有一席之地罢了。他不会搅和进去,还得劝,还得安抚,毕竟利益动人心,族中不少人蠢蠢欲动。

        他这心底深处也有点想头,但被自己亲手掐了,还不得不当和事佬调和,才让自己生会儿闷气么。

        哎,有个聪明孙儿,就是这样,高兴又糟心。

        他看着孙儿,眼睛突然灼亮,“你就一点不动心,要是族里在书院有话语权,就冲你爷爷我是族长,你也能叫旁人高看几分,就是先生说不定也会因此更关注你更认真教你。”

        季子善收起脸上的笑,郑重道:“旁人若因此才高看我,我的学问不会因这高看就更好,老师更偏重我,焉知不会适得其反,日久天长让我生出目中无人之心?且求学道路艰且长,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同窗不会真心喜欢一个被特殊对待的学生。”

        “哈哈哈,子善,祖父很高兴。”季族长摸了一把胡须,终于放声笑起来,自己这老骨头的心都有点动摇,孙儿小小年纪居然是个守得住本心的人,“咱家能不能跟大房一样出个文曲星,就靠你啦!”

        季子善笑着上前给祖父斟了一杯茶,“祖父别急,就算我不能满足您的愿望,也定叫您曾孙好好努力。”

        “走走走,哎呦,就不能说点好话来让祖父高兴高兴。”

        “月有阴晴圆缺,瞬息万变,孙儿怎么好说大话诓祖父……”

        “好了好了,你这小子说话跟念经似的……”

        ……

        金巧娘夫妻两与季子旦娘商量好,季子旦卖凉粉的生意就正式开始营业了。

        诸如每日出货多少的具体细节,佟秋秋没有参与,由她娘把控。她一心都被勾在买地的事儿上了,她仔细打听了消息,特意去环心湖那边实地考察,恰遇用工具察看地形地貌的一行人,她厚着脸皮去搭讪,人家听她说是因为家中有要读书兄弟便好奇来看的,便略说了几句。

        佟秋秋才知这一行人是季七太爷从府城请来的老师傅和其徒弟帮手,根据土地情况筹划如何建书院的。

        她朝老师傅指的四周看去,这块地占地约一百亩,是块挨着环心湖的荒地,虽然杂草灌木丛生,但其间也野花烂漫、绿意青翠,颇有意趣。

        最妙的是这地前后两面环水的格局。背靠环西湖,前面是条大约六七米宽潺潺流水的溪流。左边是个绿植丰茂的小山丘,与村落隔开;向右眺望而去,能看见曲水河长长的河堤线,而沿河堤向右是通往梅家渡的路。

        此处与外边有水和山丘相隔,是个清幽的读书好地方,在溪流上架起桥梁,就能沟通起去往村落和县城的路。

        若是将来在靠近河堤的地方建起渡口,便是去府城也十分便捷。

        在佟秋秋看来,这块地若叫书院盘活了,其中最有发展潜力的必然是与书院隔溪相望的对面的那片土地了,可无论将来那片地发展如何热闹,有了溪流阻隔,书院也能闹中取静。

        佟秋秋为选址点了个赞,有了书院带动人流量和购买力,人慢慢汇聚发展,也许不久的将来这里也能从村落发展成为小镇,长久的将来,甚至发展成县。

        她心中火热,又跟着老师傅一行人转了几日。她从老师傅这得知了秋收后开始建书院招工的确切消息。老师傅还对她说,要是她家里有想要来做工的可以来找他。最后一句约摸是觉得她合眼缘多嘴提的。

        她心中感激,想了想,便作不经意道:“这地方景色真好,要是把这些草木修建成漂亮的形状,修成花圃,不用多花钱不说,肯定很有趣味儿。”

        她这是拐弯抹角地提醒,因地制宜,根据原有样貌,把那些灌木修建成有规则的形状,变成能为人所欣赏的绿色景观,重点是能省钱呀!

        她也是托大一回,毕竟人家老师傅才是行家,不过是她人微力薄不知怎么回报,多此一句罢了。她也不知道有没有用,全当她鲁班门前弄大斧吧。

        老师傅一听,若有所思,回头看小姑娘,却见小姑娘正摘野花玩儿,似完全的无心之语,他才发觉自己想多了,一个小姑娘的一点奇思罢了,恰巧与季七太爷交代的不必一味追求建设造诣铺张的意思不谋而合。

        告别老师傅一行,佟秋秋当日回家就与爹娘,把那地方的好处说了一遍。


  (https://www.biqukk.cc/86928_86928342/212598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