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穿越回来后我一贫如洗 > 第56章 第56章

第56章 第56章


佟家的三间铺子低调开业了。但尽管低调,眼睛稍亮些的就发现,佟老二那闺女开的糕饼铺,进出不断的那些佟家后生小子们,还有大旦那娃,每次拿走的那些糕饼可不老少。

        听说这都是进货出去卖的,还有那些年轻后生、小娃们上门关顾的,这一算下来,可挣的多了。

        说来这铺子的人气还少不了小树小苗儿的功劳。在书院,同窗见小树吃面包那个香,就想尝一尝,小树也大方,把自己多的面包给大家分食了,这下可好,给佟秋秋带来了一波固定客户。村里的小娃娃们,见到小苗儿啃饼干,一听那咔嚓声就也想咔嚓一口,回家就要坐地上滚一滚,就要吃。

        有了两弟弟的热度带动,村里现在最受欢迎的吃食变成了佟秋秋糕点铺的面点。

        金巧娘的面汤滋味好面劲道就不用多说了,这佟老二闺女手艺咋也那般好呢,仔细一打听,从当初给佟老二家建新房的那几个外姓村里人那里得知,是从那什么烤炉里做出来的点心。村人不禁都好奇起来,那烤炉有这般好用处。

        这烤炉是一桩。还有佟家新垒的炕,也在村里传说了许久,就是季族长的三儿媳妇都来看过,说确实是好,要给自家婆婆用上呢。

        于是乎,黄师傅和他孙儿黄继祖这些时日就忙活起来了。

        帮佟秋秋做烤炉的黄继祖,还特地来了佟家一回,问有人要做那烤炉,他能不能去做,说到底是她的法子,他要来问询了才能办事。

        佟秋秋觉得这小伙做事挺讲究,烤炉的方法人家已经掌握了,还来此一问,而且当初请他帮忙,她是见识过他的手艺的,手上功夫那是真好,做出来的比她预想得还要让她满意。

        她点了点头表示可以,当初找这么个外人来帮她做,她就没打算瞒着,烤炉只是个工具,重要的是还是自己的做法和手艺。在异世时,她可没听说过家里有烤炉和烤箱的都是面点大师傅的。

        若果真有人能用烤炉开发出美食来,她还得去捧捧场,谁还不得换换口味呀。且她一直觉得人们在吃上的智慧无穷,她还真挺期待的。

        佟秋秋没想到的是,她都答应他可以帮别人做了,黄继祖居然还说要分两成利给她。

        她着实吃惊了,看着这个单眼皮儿笑着有些机灵性的十七岁的少年人,她觉着哪儿有点怪,就是说不出来。

        黄继祖忙道:“佟姑娘你放心,绝不叫你承担什么责任,就是我那一日做坏了活,也是和你没关系的。”最后,黄继祖居然找来了钱宗治那家伙坐了中人还立了个字据。

        佟秋秋看着俩人,也不知这俩人怎么认识的。

        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了,佟秋秋也没啥好犹豫的,她也不能傻到把钱往外推呀,自从她做了护心镜后,就觉得荷包空空。遂,这事就定下了。

        转头,佟秋秋悄悄和她娘咬耳朵,说起这事儿。金巧娘把她说了一通,就说黄继祖那孩子正直善良,是个好小伙,你咋把人往坏处想呢?

        佟秋秋还能说什么,有了字据在手,也没啥好担心的。就算这小子有狐狸尾巴,那迟早也要露出来的。

        有了意外收入来源的佟秋秋,就高高兴兴地等着进账了。

        这一日后,连着下了几日雪,整个扶溪村被笼罩在寒冬之下,出门都是一股冷飕飕的风,书院就给学子们放了年假。

        雪停后,寒冬再挡不住小孩子们的身影,房檐下的冰溜子,都被小孩子们敲了。

        佟秋秋看见小苗儿和他的小伙伴们吃冰溜子玩儿,她随口说了句这冰溜子是鸟屎味的冰溜子以后,包括小苗儿在内的小孩子们“哇哇”哭了一场后,都不吃了,现在就爱敲冰溜子,谁喜欢家门前有屎味呢,虽然他们闻不到。

        栓子这一路走来,就见各家房檐都比往年干净,就想笑,现在一想一年留下的鸟屎粪便,一场雪下来化成的冰溜子可不就是带着鸟屎味么,不过之前谁都没想到。秋秋姐怎么这么促狭呢。

        现在村里的小娃儿们见到佟秋秋,必是要强调自己没有吃冰溜子以证清白的。

        栓子背着斜布包,怀里抱着个热乎乎的罐子,脚步稳当地走着。

        这包先是从佟小树开始背起,包的细绳一解开,不仅里面有夹层,东西可以分类放,包里还有各种小口袋,可以放些小物件。

        说起小物件,不得不提一提保良伯给小树做的笔匣,那笔匣子做的轻便,但里头居然嵌了一方砚台,还有放毛笔的卡位。只要盖上了盖子,里头的墨水就是未干,也不会洒出来,并且不会弄脏毛笔。

        笔匣子好用,受书院里的学生欢迎,可以去佟家木匠铺购买。

        这布包么,背着轻便,不仅在学堂里刮了一股风,而后是村里的其他孩子,甚至有大人出去背着斜布包的,方便平日行走。

        所以斜挎包在扶溪村火了,栓子也叫他娘给缝了一个,别说,用起来挺方便。

        到了佟家,先看到三间青砖黛瓦的铺子,他边走边看了眼,这雪下后,这店面也看着冷清了许多。

        他就轻车熟路地走到大门,拿起门环敲了敲,就见一个穿着蓝色袄子带笑的金巧娘就给他开了门。

        “栓子来啦,快进来,外头冷。”金巧娘说着就接过他手上的罐子,“小树在书房里,去吧。”

        “今天怎么是你拿豆浆过来呀?”这时候从厨房里探出个脑袋来,是个眉目秀丽还不失狡黠的姑娘,正是猫冬的佟秋秋。

        “顺手就带来了,又不重。”栓子笑,说着又从布袋里掏出个小布包,“喏,这是我奶叫我带来给你的豆渣包。”

        佟秋秋穿着一双暖呼呼的棉鞋,沿着房屋下的回廊,“哒哒”地走了过来,“回去了替我谢谢吴婆婆。”房屋的四面都有延伸下来的屋檐,屋檐下是两人宽的回廊,路面都是干的,走在上面也不怕湿了鞋。

        栓子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都是你想的辙,多亏了你,我家生意比以前好了许多。”

        他太爷爷传下来的豆腐手艺,他奶、他爹娘都是按照太爷爷教的步骤一丝不苟地做,做的豆腐几十年不变的好,但也从没想过做豆腐的过程中还能做许多别的花样出来。

        现在他们家不仅卖豆腐,还卖豆浆、豆皮、豆花,连多出来的干豆渣和着面粉发酵也揉制成了豆渣包。

        他家还多了门早点生意。不过是在自家买的那地块搭的棚子,还没建起来铺子。这也是没赶上趟,他奶看金家铺子建起来就决定自家建铺了,可是那时盖房的多,工价涨了许多,她奶就觉得不划算了,要再等等,等到后来天冷了土也冻上了,也不好挖地基,今年也只好作罢了。

        不过,虽然没铺子,但一家子都一点没丧气,自家的豆皮现在供给金家做卤菜,也是门固定的生意了。手里的钱攒的越多,心里底气越足。他奶现在就连如佟家建的这大院子都在想了。

        佟秋秋嘿嘿笑了两声,“我那不是就好口吃的没法儿么。”

        把陶罐倒入厨房碗里出来的金巧娘,听见女儿这话,就笑骂道:“我看你是把心眼都长到吃上了。”

        现在每日在栓子家定一罐豆浆或豆腐脑,供家里六口人的量,伴着吃早饭。

        本来还有几分不习惯那个味儿的,这些日子吃得越来越喜欢,仿佛没有这个就着饼吃,就少了点什么似的,况且这大冬天的,吃着也暖和。

        金巧娘又问栓子,“吃了没有,没有就在婶子家吃。”

        栓子忙道:“多谢婶子,一早就着豆浆吃了两个豆渣包。”

        听到动静,小树放下手里的书,下炕出门来,知道栓子不是虚客气,就对栓子道:“书我放炕桌上了,你去看吧。”

        《千字文》他已经熟背能写,就开始读季七太爷送的那套启蒙书籍,有不懂的就请教老先生,然后自己在家自学。

        胡先生对他很好,见他不仅学习扎实还有进取之心,对他占用额外时间不仅没有意见,还让他有问题就去找他。

        栓子家没有这些书籍,就来他这边和他一起学,他这里有炕,也暖和些。

        “哎!”栓子点头,就进了书房,一进去就感觉到区别外头的温暖,他不由地摸了摸那炕,“真是个好东西。”

        他奶说按照现在豆制品买卖的情况,明年建个铺的钱足够不说,还有余钱能搭炕。明年冬天自家也能用上这好东西,他心里期待不已。

        他爹的腿一到冬天就疼,要是有这炕应该就能好很多,她奶年纪也大了,也需要用上,还有他娘……

        哎,一想就想远了,他赶紧甩了甩脑袋,拍了拍身上的衣裳,脱了鞋就上了炕,拿起书本看了起来。

        厨房里,一张圆桌上,一人面前一碗豆浆,中间摆着两碟面包片,还有金巧娘做的黄豆肉沫酱。

        一家人拿着面包片,沾着黄豆肉沫酱吃一口,再喝点豆浆,真是浑身舒坦。

        吃完了饭,佟秋秋又切了个面包,装了一小碟黄豆肉沫酱,叫小树吃完了端去书房,“和栓子要是饿了,就着茶水吃。”

        “我待会也去书房,和哥哥一起读书。”小苗儿他知道自己翻年开春就要进学,一副努力跟着哥哥脚步的样子。

        他的小脸现在被养得肉肉的,说起话来,鼓起两边脸颊,可爱极了。

        “好,咱小苗儿真是好学。”佟秋秋笑着夸的话应刚落,敲门声起。

        佟秋秋出去一看,就见骑着驴子的大旦。大旦本来就生得黑,如今为人稳重了,显得成熟了许多,一点不像十三岁的孩子。

        话说自己心心念念要买毛驴的没买,倒是买了羊回来。可大旦这家伙如今出行都是有驴的人了。

        自打有了竞争进货的人出现,大旦这家伙就不拘在这乡里了,而是跑去了县里,顶风冒雪地在外行走,给佟秋秋拉了不少单子来。

        佟秋秋不用出门就能把生意做上,自然不能亏待了他,给他的提成也是极丰厚的。

        “看谁开了?”大但笑着下了驴背,指着后面从马车上下来的人。

        佟秋秋朝他指着的方向看去,就见穿着皮袄虎背熊腰高壮得跟座山似的、满脸络腮胡的男人。

        佟秋秋笑着拱了拱手,“辛大客官。”她穿了见花色的袄子,做这个姿势竟然也没有一点违和感,实在是她自己也认为没有一点问题,十分理直气壮。

        辛大确实哈哈大笑了两声,来的路上就听闻从前卖月饼给自己的是个小姑娘,他还觉得惊奇,但再一看佟秋秋举止大方,居然觉得不过是换了声穿着罢了,人还是那个人,便也不在乎是男是女了。

        现在能在家门口做生意,也不用穿男装出去行走了,佟秋秋便也不在意自己的马甲掉不掉了,大方笑道:“让您见笑。”

        说着,就请了人进来喝一杯热茶。辛大这次就是为了买面点而来,他们这些南来北往来跑货的,只要河没被冻上,一年到头少有停歇的。

        这次到梅县,恰巧遇到大旦带着佟家的面点招揽生意,他就试吃了,觉得可以给兄弟们换口味,这船上的日子冬天也难熬啊,这个吃着就挺方便,特别是那饼干保存时间还长。

        喝完茶,佟秋秋便带了人去店铺挑选,辛大选的种类和数量都挺多,听了他交货的时间,有点赶,但还在承受范围之内,便点头应下了。

        事情敲定,辛大就有闲心,在佟家的三间铺子转悠了转悠,听说是家里人分开负责,且账本都是分开记的,不由地想,这小小人家做事倒也条理分明,没有一个锅里搅糊涂账。

        佟秋秋又请辛大和大旦在她娘铺子上吃面。

        一口骨头汤和着劲道的面进肚,再吃上那脆爽的酸萝卜,真是熨帖。辛大觉得怪不得这佟家小姑娘做面点好呢,她娘做面食也是一绝啊,不由叹道:“要是在船上随时能吃到这热面就好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佟秋秋脑子里的想法已经开始咕噜冒泡,不由道:“可能不待多时,想吃就能吃上了。”

        辛大还当她在说吉祥话,便笑道:“承你吉言。”

        送走了辛大和大旦,佟秋秋飞奔去找她娘。

        “娘,你要有好营生啦!”

        ……

        次年(靖德十五年)二月,佟保良从打谷机上找到灵感,反复试验,做出了第一款脚踩驱动式滚筒揉面机。

        三月,金巧娘开始售卖挂面,在梅县乃至沿河渡口打响了名声。


  (https://www.biqukk.cc/86928_86928342/212598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