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七零年代福气旺旺 > 第10章 第十章

第10章 第十章


临近年底,村里道路上的积雪被生产队清理干净了。

        贺妈已经织好了四件小毛衣。

        大红色的小毛衣看着特别喜庆,毛线处理过再织,效果就像新的一样,而且贺妈的手工活很好,小毛衣漂亮极了。

        两个娃儿试穿着新毛衣,心情如同过年兴高采烈的,都不肯脱下来。

        家里缺的东西太多了。

        贺妈说镇里有赶集,从沙岭村里到川田镇走路差不多两个小时。

        村民们赶集基本是走路,有条件的骑自行车,奢侈点的就是花5角坐大巴车。

        沙岭村三面环山,进出村只有一条长达一公里的泥泞村道。走到村口的道边可以搭乘当地的乡村客运班车。

        一天只有一列车,一次早晚的往返。

        林秀打算走路去,再坐车回。

        一来可以减肥,二来可以省钱,三来考虑回来时,买到的东西重,带着走路不好走。

        贺妈的身体比较差,去镇里赶集的路程遥远,而且她还需要留在家里给孩子们做饭。

        所以,林秀计划一个人出发。

        第二天,天刚泛起鱼肚白。

        两孩子还在炕里睡觉,贺妈在厨房蒸热馒头当早饭。

        她跟贺妈交代好后,就拿了一个白馒头,带上钱和票子,背着背篼走出了家门。

        背篼是贺妈用竹子编织的,结实耐用,空间很大,背在身后能装很多东西。

        临近过年,出沙岭村唯一的村道上,遇见了不少同样到镇里赶集的村民,三三两两,结伴同行。

        这段时间,村民们明显感觉到贺家小儿媳的变化。

        虽然没有刻意躲避她,但仍旧是不太敢主动去招惹她。

        林秀是无所谓。

        她也烦这种拉家常,或不是很熟络又要互相打招呼的行为。

        往往是你问一句,我答一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没有必要交往的话,像陌生人一样也挺自在的。

        她也不需要问路,跟着这些村民一起走就可以了。

        路边都是白茫茫一片,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银白色田野,眼前非常震撼,银装素裹,仿佛处身于冰雪神话世界里。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工业化,是非常原生态的乡村风景,静谧而迷人。

        边走边啃完了一个馒头,肚子还是饿得咕咕叫,拿出水壶灌了几口水,肚子才有一些饱腹感。

        最近感觉肚子饿的频率越来越少了。

        胃口小了。

        管住嘴,多运动。

        感觉身体比之前更轻盈,也瘦了一大圈,但离目标的身形还有一段距离。

        寒风肆意地割在脸上,带来冰冷的刺痛感,手脚也被冻麻了,冷飕飕的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路上的行人和自行车越来越多。

        她知道快要到镇里了。

        川田镇比她想象中要热闹。

        街道上人声鼎沸,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路边摆满的林林总总的农作物和农用工具等。

        村民们都淳朴老实,没有吆喝声,都是静静等待有需要的顾客购买。

        或者以物换物。

        七零年代物质匮乏,家家户户基本无余粮。只有赶大集了,村民们才把平常省下来的粮食来换钱。

        林秀先是逛了一圈。

        再去供销社里买日用品,难得来一次镇里赶集,要买的东西有很多。

        火柴2分钱/盒,她买了5盒,用了1角。

        盐巴一斤一毛五,买了2斤,用了3角。

        白砂糖一斤八毛,她只舍得买半斤,用了4角,还附带了写有半斤的糖票。

        水果糖1分钱/颗,她给孩子们买了20颗,用了2角。

        肥皂2块,用了3角6分。

        茉莉花香皂1块,用了3角。

        洗头波1瓶,用了5角4分。

        洗衣粉1袋,用了2角7分。

        给大宝的一套文具,用了1元5角。

        孩子棉厚裤2条,用了5元和布票。

        新鲜猪肉八毛一斤,买了3斤,用了2元4角和肉票。

        豆腐八分钱一斤,她买了2斤,用了1角6分。

        零零碎碎又买了些妇女卫生带、纸巾、牙膏牙刷、雪花膏等等,把买好的东西都塞进背篼里。

        中午时分,到了镇里唯一的餐馆——国营大饭店。

        现在没有收入,可心疼花钱了。

        只买了一碗最便宜的阳春面,用了8分钱,就是净面条加葱花。

        面条是纯手工的,口感劲道有嚼劲,二两分量的面条对她来说刚刚好,很久没吃面条了,她吃得津津有味的,身体也暖和不少。

        心想过两年改革开放了,有了个体户经济,到时候她也可以做生意挣钱了。

        饭后,在镇里逛了一会,川田镇不大,除了有供销社、成衣店、布店、书店、卫生站、国营大饭店、还有大会堂等等。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附近的十几个村庄的村民都会来川田镇里赶集。

        也就年底,村民口袋里才有点钱。

        生产队会在年底进行年终办清算。

        所在的生产队收益越好,村民年底分到的粮食就越多,劳动的工分就越值钱。

        沙岭村是偏僻小山村,人口少,收益一般,扣去储备粮食,村民所分到粮食很少,工分钱也不多。

        人口多劳动力少的家庭过日子都很困难。

        林秀一家在过去的一年里没有劳动力,她没有获得工分的钱,村里按人口分的半缸粮食,现在也差不多见底了。

        临走前,她又买了30斤大米。

        这里省点吃,可以够一家人吃一个月左右。大米一毛五一斤,用了4元5角和粮票。

        后背的背篼已经装满了,她扛着三十斤大米,腰都直不起来,一边走一边停,艰难地走到镇街口的站台前,等待回去的乡镇穿梭大巴。

        旁边也有不少同样是等车的村民,大家带的东西都不少啊。

        等了半个小时左右,驶来了一辆红白相隔的简陋型大巴。

        等有乘客下车后,她买了车票,跟着前面的乘客,一起走上车。

        车里已经坐了不少的村民,车内早就没有座位了。

        她弯着腰,拖着沉甸甸的大米,在车中间过道,一点点往里走。

        乘客一下多了,熙熙攘攘的,有鸡鸭的叫声,有挑箩筐的,背背篓,挤得车内闹哄哄一片。

        看来坐大巴也不容易呀。

        蓦地,身旁站起来了一个高大的绿色身影。

        他的嗓音低沉醇厚,“阿婆,你坐这里。”

        “哎呦,谢谢你,谢谢。”

        站在前面的七旬阿婆连连感激道谢,抱着麻袋坐在他原来的位置上。

        绿衣男人把胸前的双肩背包放地上,伸手拉住车把手,快要一米九的高大个头,像一座山一样杵在她的旁边。


  (https://www.biqukk.cc/81455_81455827/199642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