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王覃沐的悠闲田园生活 > 第一百一十五章 羽绒衣引起的骚乱

第一百一十五章 羽绒衣引起的骚乱


  小罗镇的羽绒衣随着吴天生的生意火爆,渐渐就传了出去。

  其实这种事情也不难查,多多少少总会有些风声传出来。

  在小半个月后,小罗镇上开始有不少陌生面孔出现,他们大多都是看到了羽绒衣的走俏,想跟着来赚一笔的商人。

  上次的那个商人在王青青处碰了壁,却不死心,又另辟蹊径找到了周家人。隔壁的孙婆婆就住在村里,见到的陌生人多了,心里难免会嘀咕。

  孙婆婆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事,就让儿子给王青青递了个信儿,提醒了一下村里的事儿的事。

  同时自己去了里正家一趟,让他也留意一下,别让人钻了空子。

  但是里正一脸为难的表示,“村里人这么多,我也不好把每个人的嘴都封住不是。”

  这摆明了,是不主动也不拒绝。

  而另外一边,王青青并也没有什么动静,甚至连村里都没回过。

  见此,孙婆子家人就算觉得不对,也没再多说什么。

  等到十一月底的时候,孙婆子的儿子周大力偶然回家一趟,发现村里一些闲汉手里阔绰的很,打叶子牌都能一局五文赌注了。

  他回家一问,这才知道,村里其实有不少人都把羽绒衣的制作法子卖了。

  “就这么一两句话的事,就能赚几十上百两,这样的好事谁不愿干。”孙婆婆埋头做衣服道,“现在别说是那些生意人了,就连是隔壁村的都已经在跟着做羽绒衣了。你没见外面的鸡毛鸭毛,现在都十多个钱一斤了吗?”

  周大力二话没说,拿着帽子就往镇上赶。

  当他把这事告诉王青青时,王青青却只问他,“之前囤的那些羽毛还多吗?”

  “还有不少,”周大力道,“之前我囤货的时候,就已经算好了,大概能够让大家一整个冬天都有的做。”

  “好。”王青青点点头,道:“那我这边再出点银子让大生叔他们两个再继续帮忙收些羽毛吧。”

  周大力有些不解,“可是现在这些东西价格都贵的很,划不来。”

  以前他收的时候,基本上都不要钱,哪怕是以一文钱收的,成本也没多少,现在却要十多文一斤,这不是抢钱吗?

  “没事,收得到咱们就收,收不到那就算。反正没事喊喊价,不过有一点,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比别人家便宜点。”

  “这……”周大力有些不懂,“为啥啊?我们不是不缺吗?”

  “倒买倒卖啊。”王覃沐从内屋出来,笑了起来,“我们八文钱收的东西,十文钱卖出去,中间不是净赚两文?现成的好事,干嘛不做。”

  “王二姑娘也在呢!正巧了,快一起想想办法吧!”周大力知道这主意主要是这二姑娘出的,而且王二姑娘会赚钱在十里八村都传遍了。

  “不用急,这次就让阿姐放手干。”王青青为人妇,以后总要撑起一个家,王覃沐也发现这个姐姐在做生意还是很有天赋的。她住在村子里,得到的消息更早,事情演变成这样,她有有些主意,却不能直接插手,一大早就过来找王青青,刚才两人正在内屋商量对策。

  周大力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算了算,这样好像也可以。

  于是,人们发现,周家村那个收羽毛的贩子又开始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周家村的需求,让所有人都有种不愁羽毛卖不出去的感觉。

  因此其他人要收羽毛的时候,售价大多都比周家村要贵上一些。

  因为羽绒衣的利润,其他的人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禽类羽毛的涨价让很多人觉得有利可图,家禽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一直到年底,林夫人都忍不住跟丈夫道:“等到年底,还不知道小罗镇的鸡鸭还能不能吃得起了。”

  连林夫人都这样说,一般的人家自然更舍不得吃,就连食肆的鸡鸭菜价格都翻了一倍。

  进入腊月后,小罗镇镇出现了第二家羽绒衣作坊。

  这家作坊相对于小罗镇村来说,规模要小很多,是六七家人凑在一起构成的。

  但是他们家因为羽绒衣的售价要低于王家,因此不少商人更愿意到他们家下单。

  大约是他们的出现给了大家一个榜样,于是小罗镇上第三家第四家羽绒衣作坊一一出现。

  羽绒衣作坊一多,一开始都还欣欣向荣。

  但是在进入腊月中旬的时候,来小罗镇的商人却是渐渐少了起来。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春节将近,另外一部分却是因为没必要。

  羽绒衣制作的法子流了出去,在其他的县他们完全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制作羽绒衣,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花高价来小罗?

  因为订单一天比一天少,才繁荣了半个月的小罗镇羽绒衣作坊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冷清下来。

  货卖不出去不行,作坊主们不想血本无归,只好开始降价。

  有了第一家带头降价,紧接着就有第二家第三家,到后面,基本上没什么赚头。

  可就算这样,他们的羽绒衣也还是卖的不太顺利,有不少货都积在那里。

  而此时,春节已经到了。

  如果在春节里,这些货物还卖不掉的话,那以后只会更难卖。

  但是羽绒衣的价格,一般人家根本舍不得买。

  几百文一件的羽绒衣能抵得上好几件冬衣了,没多少人会那么奢侈。

  这种情况下,羽绒衣的价格只能继续降。

  在大年初七,某家羽绒衣作坊主一家因为欠债太高,而上吊自杀被人救下的消息传出来后,王覃沐就知道,这场闹剧可以结束了。

  小罗镇就这么点大的地方,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闹得沸沸扬扬,更何况这次事关几条人命。

  林夫人也听说了这件事,在晚上丈夫回来后,她道:“我们不能坐视不理,这回头要是传了出去,对你名声也不利。”

  林行知拍了拍妻子的手,道:“这事你别担心,已经有人去处理了。”

  见妻子看着自己,他笑道:“不是我让人去的。”

  这件事情其实他一直都在关注着,从羽绒衣传出来禽类涨价开始,每一步的事态发展他都看得眼底,包括王家的态度。

  按道理来说,羽绒衣是王家的产业,羽绒衣制作法子泄露各家相互压价,该急的冒火的人该是王家才对。

  可是王家却从头到尾只管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甚至还有心情帮忙哄抬羽毛的价格。

  看到这,林行知就知道,这事大概是不需要他去插手了。

  今天这事传出来后,他一边领人去了解情况,另外一边把王从晖叫了过去,本想问问王从晖他们家究竟是个什么打算,结果王从晖却直言说是已经有人在处理了。

  夫妻两人正说着,外面派去打探情况的仆人回来了。

  “老爷,小的过去的时候,那王记糕点的刘掌柜的已经在了。他说不忍见那一家六口因为这丧命,决定以每件超过成本价十文的价格买下他们一家所囤积的货。”

  随着仆人的禀告,林夫人很是意外。

  谁都知道,王记糕点的东家是谁。

  把仆人打发了下去后,林夫人道:“没想到最后出手的会是王家,可这样一算,他们岂不是当的冤大头?”

  如果是以成本价收购还没好一些,现在每一件却要多付十文,而且现在已经是正月,羽绒衣也没年前卖的好,这样算下来,王家会亏损不少。

  最关键的是,有了第一家,那肯定会有第二家第三家,如果人人都这么效仿,王家是继续收还是不收呢?

  林行知却是摸了摸他的美髯,道:“究竟如如何,我们继续看不就知道了。”

  林夫人嗔怪地看了丈夫一眼,“相公你怕是已经知道缘由了吧。”

  ……

  当天晚上,确实又有第二位羽绒衣制作主主动找到了周大力,询问他能不能也收下他的积货。

  周大力也没多说什么,只给他看了一张契约书,“只要你把这个给签了,多少货,我都收。”

  那人一看,那契约书上写的是,要求他今年秋收之后,要以这次的价格买多少多少羽绒套给王记,如果达不到的话,当毁约处理,告上官府。

  “怎么样?签了的话,你今天晚上就不白跑一趟。”周大力道。

  那人当即讨好的笑道:“这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以今天这个价格卖的话,只要明年的羽毛和布提前做好准备,不用高价收购的话,一件羽绒衣中间他少说能赚个几十文的差价。

  “这白纸黑字的写着,还能抵赖不成。你同意不同意?不同意的话就别浪费我时间。”

  周大力对这些人是没什么好感的。

  这些人原本就是从王家的口袋里抢钱,他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王嫂子还要花高价买他们的东西,帮他们这把。

  “同意同意,我这就签字画押。”那人像是担心周大力会反悔一样,连忙道。

  这有了第一个来试探的人,第二天周大力这里就热闹的很。

  差不多花了半天不到的功夫,镇里大多数羽绒衣作坊里的羽绒套全都被王家给买了下来。

  其中一小部分还抱有幻想不愿意出手的,周大力也不劝说。

  等到他把这些契约书给王青青送去后,他给王青青道:“我娘说,过完元宵,我们一家也要搬到镇上来。”

  “那再好不过了。”王青青笑道,“我也惦记孙婶了,你们一家要是过来的话,我也都有个伴。”

  “对了,大力,去年周家村的工钱我这里还有最后一部分没有送去,你回村的话,就帮忙带去吧。”王青青递给他一个荷包。

  周大力接过荷包,心里有些沉甸甸的。

  其实羽绒衣的事,追根究底,还是他们周家村的人不够厚道。

  别人带着他们赚钱,他们转个身却把人家给卖了。

  王青青姐妹不计较,可不代表他不愧疚。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一家决定全都搬到镇上的原因。

  “那……今年下半年,我们还做羽绒衣吗?”周大力问的格外心虚。

  王青青拿起那一叠契约书,道:“不是有人替我们做吗?”

  言下之意,也就是不会再有周家村什么事了。

  听到这个答案,周大力虽然有些愧疚,但却有些痛快。

  活该!

  “那好,这银子我今天就给送去。那那些羽绒衣怎么处理?镇上我们没有多余的地方存放,怕是不好弄。”

  “没关系,这我自有计较。”

  “好嘞,那我先回了。”

  ……

  傍晚,周大力租了马车赶回老家。

  一到家,他立即找到了里正,把银子放到了他面前。

  “这是村里的尾款,三太爷,您点个数吧。这数目对上了,我也好回去交差。”王大力道。

  他心里对这位三太爷虽然不满,可现在他已经学会隐藏情绪,不会轻易表露了。

  里正点了点,道:“是这个数。大力今晚上留下来吃个饭,我们喝一杯。”

  “这不巧了,我娘饭已经做好了,全家人都在等着我呢。”周大力客气道。

  “那行,那我送送你。”

  “这怎么好意思,三太爷您忙,就几步路,我自己走回去就成。”

  见他拒绝,里正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问道:“大力啊,今年这活,明年村里还能不能做?镇上那边有没有给个准话?”

  见他终于把话说到点子上了,周大力心里冷笑,但脸上却露出一丝苦笑:“今年这什么情况,三太爷您也看到了。这本来是我们村定了契的事,最后被大家伙给出卖了,无论是谁也都会恼火万分。现在这银子是没法赚了,明年又怎么可能会请人。”

  里正一听,叫屈道:“村里人这么多,我不可能每个都去管吧。嘴巴长在人家身上,我想管也管不到啊。”

  又是这套说辞,周大力点点头,也不反驳,只道:“三太爷,我实话跟您说吧,这事其实毁的是我们自己的财路。

  如果羽绒衣只我们一个村的人能做,到时候肯定不愁没活干。

  一件羽绒衣,我们单单是工钱就有二十文。一家人都一起动手,您算算,一个冬天下来能赚多少,整个村又能赚多少少。

  这东西只我们会做,第一年能赚,以后年年肯定都能赚。

  而且来的时候,王嫂子说原本想今年过完,到时候她就只拿一半的红利,其余的全给村里。

  今年不说多吧,这羽绒服少说赚了几千两银子,分一半下来的话,我们村每家每户最少一百块两。

  不过可惜,这事现在弄成这样,肯定是没法成了。”

  说完,周大力重重的叹了口气,摸黑离开了。

  留下里正站在那,只觉得眼前一阵发黑。

  他竟然损失了几千两银子……

  ……

  周大力才不管里正什么想法,后面的话都是他编的。

  不过他觉得王青青当初能那样对他们,村里人如果要厚道的话,王青青未必不会这么做。

  只是……可惜了。

  回到家后,周大力把和里正说的话和家人通了口气,让他们别露馅了。

  谁知道把这些话说完后,却见家人全都看着他。

  特别是大哥还捶了他一下,道:“老三,没想到你去镇上大半年,人都变精了啊。”

  换做是以前的三弟才不会这样呢。

  周大力愣了愣,下意识的摸了摸鼻子,“真的?”或许是吧。

  


  (https://www.biqukk.cc/74_74714/5123647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