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农门地主的发家之路 > 第一百七十章

第一百七十章


  说到孩子,刘玉莹心里也有些着急,她自从嫁进了王家,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日子过得可谓是顺风顺水,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她进门快一年了,肚子却还没有动静。

  虽然相公也总安慰她说不着急,可她却总觉得美中不足,能为自己爱的人生下一儿半女,儿女双全,这对于女子来说,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这一年来,她看了很多大夫,也吃了不少助孕的药,可都无济于事,眼看着相公马上就要去京城了,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她心里也有些着急。

  王荷看刘玉莹面露忧色,心里也知道她在忧虑什么。

  “玉莹姐姐,你有没有想过,跟大哥一起去京城?”

  刘玉莹有些犹豫,其实前些日子她回娘家,跟她爹说起这事,刘老爷对她进门这么久还没有身孕的事也很是担忧。王岭现在可谓是节节高升,前途一片大好,可自家却在走下坡路,现在女婿尊敬他,他说话才有用,若他心里不尊敬了,那他们真是半点法子都没有。

  刘老爷还是觉得女儿应该要生个儿子,必须马上就生,女儿现在在王家还算被亲家看重,若是再生个儿子,这位子也算是坐稳了,日后只要亲家在后头支持她女儿,便是将来女婿变了心,看中别个狐狸精,王家至少还有她女儿的一席之地。

  可现在女婿眼瞅着马上就要上京赶考了,相公都走了,他女儿还怎么生孩子,谁也说不准日后会不会变,女婿现在瞧着很是喜欢自个儿女儿,说不准是因为他在这小地方,没见过真正的大家闺秀,自家不是他自夸,她女儿比起县城里的姑娘们,还真是没的说,却也不敢狂妄到与那些大家闺秀相比,一旦女婿被那京里的繁华迷了眼,不再对女儿上心,他王家又起势了,自家还是个小商户,不能支撑女儿在王家挺起腰杆来,女儿却迟迟未孕,连个儿子都没有,岂不是日后受磋磨的命?

  刘老爷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让她跟着相公去京城,刘老爷觉得去京路上不定因素太多,自家女儿还没生个儿子傍身,日后若是王岭一旦出了意外,若是变了心,她日后的日子就难过了,还不如这会儿苦一点,陪着女婿一道上京,既能增进夫妻感情,表现出同甘共苦的深情,又能好好看着女婿,再一个,这夫妻要住在一起才有可能生孩子,若要是日日都见不到面的话,孩子还能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不成?

  刘玉莹听完刘老爷的劝说,心里也是有些动摇的,试问哪个女人真的愿意与夫君两地分隔,留在家里服侍公婆,相公这一走,若是选择留在京城不回来了,那她可怎么办?

  可是王家就王岭这么一个儿子,而且如今婆母又怀着孕,她身为王家唯一的儿媳妇,理应留在家里服侍公婆,照顾这个家庭才是。若是吵着闹着非要跟着相公去京城,婆家能不能同意,相公会不会觉得她不懂事,到时候坏了夫妻感情,那她就是跟着去了京城,又能怎么样?

  刘玉莹摇了摇头,“还是算了,相公此去京城,是为了前程,我理应留在家中服侍公婆,操持家务,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才是本分。”

  王荷道,“那你可要考虑清楚了,京城可不比清水镇,那可是个花花世界,你就真不怕我大哥受不住诱惑,万一被京城的繁花迷了眼可怎生是好?到那个时候,你打算怎么办?”

  刘玉莹脸上有一瞬的痛苦,随即又说道,“我……为既为相公的妻室,为他张罗妾室,为王家开枝散叶也是应该的。”

  王荷看着她,问道,“这是你的真实想法吗?”

  刘玉莹低下头,“当然了。”

  王荷挑了挑眉,“你确定?”

  “我就算不愿意又能怎么办?”刘玉莹叹了口气,“我就算想要跟着相公去京城,只怕爹娘也不会同意的。”

  王荷反问道,“你试都没试过,怎知他们不同意?你要对你的相公有信心,你若是真的想去京城,你可以好好跟他谈谈,我哥这人没你想象的那么古板,兴许他能想到办法说服家里人呢?”

  刘玉莹有些犹豫,“我……可是……”

  王荷打断了她的话,“家里有这么多下人,压根儿用不着你侍候,母亲管家之事也学的差不多了,再加上有田婶儿帮着她,咱们也不用担心,这个家里,不需要你操心什么,你要做的呢,就是跟在我哥身边,照顾好他。”

  “你觉得我真的可以?”

  “当然了,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畏手畏脚了?”

  刘玉莹在王荷的怂恿下,当天晚上回去,在一番恩爱过后,小心翼翼的跟王岭提起了她也想要去京城的事情。

  王岭听到刘玉莹提起这事,偏头看着她,“你怎么会想到这个?”

  刘玉莹听王岭这语气,心里一紧,“相公也不同意让我去吗?”

  王岭看着她明亮的眼睛里盛满雾气,眼眶都微微发红了,鼻头也红着,像是受了委屈的样子,有些于心不忍,直觉的摇了摇头,“这倒不是。”

  刘玉莹顺势把头抵在他肩上,“那相公是同意我跟你一起去京城了?”

  妻子一刻离不开自己,做丈夫的谁不骄傲?况且王岭跟刘玉莹婚后感情极好,想到要离开妻子去京城,他心里也是不愿意的。

  许是因为年幼丧母的原因,从小到大,他心里装了许多事,家人,学业,还有满腔理想和抱负,他原本根本没心思想成家之事,读书之人成亲都晚,他更是满腔热血只放在学业上,甚至打算在没有建功立业之前,并不想成家一事,只因不想被俗事所牵绊。

  他这十几年来想要的东西看似都在一点点得到,弱冠之年便考取了秀才功名,那时已经称得上少年英姿,意气风发,用现代的话来说已然是人生赢家,他心里也有满足,有自傲,面对着家人信任与欣慰的神色,也会有一股情绪在胸膛激荡,他那时候以为这便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却没有想到,他还是遇到了刘玉莹。

  从此心里多了一个人让自己牵肠挂肚,肩上感觉多扛了一份责任,有一个人你会不由自主的对她好,想看她笑,想给她快乐,然后见不到面的日子,思念和煎熬接踵而来。

  心里若是装了一个人,就容易患得患失,就算是男子也是,在外人看来,刘家不过一介没落的商户,除了有些钱财以外,什么都没有,而他前途一片大好,家境优渥,刘玉莹与她并不相配,不过王岭却并不以为然,在他看来,他的娘子,不论是相貌还是才情都是一顶一的,以他娘子的心性,该豁达时豁达,该骄矜时骄矜,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这般会行事,遇到别的男人想是也不会过得太差,可是他自己,日后可还能遇到像刘玉莹这般情投意合之人?这次其实他也不愿意跟刘玉莹分开。

  想到这儿他放柔了声音,道:“放心,我试试到时去跟爹和奶奶说说。”

  听到这儿,刘玉莹笑着点了点头,“有相公这话我就安心了。”

  到了第二日,刘玉莹心情大好的来找王荷。

  王荷看她那般开心,便知道她昨日已经跟王岭说过了,而且结果很尽人意。

  王荷劝说刘玉莹去跟王岭说这事,其实不只是为了刘玉莹,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在内,她今年已经十六了,虽然她不着急,可替她着急的人多着呢,上门提琴的人络绎不绝。

  她虽然已经跟罗长安之间彼此确定了心意,这事在现代虽说没有什么,可现在毕竟是古代,男女在未成亲之前,是不能私相授受的,她要跟着王岭去京城,肯定不能提罗长安,得找个其他的理由,可李氏最近正为她的婚事操心呢,怎么会轻易同意她跑去京城。

  王岭的嘴皮子功夫她是知道的,他若是有心,定能说服李氏跟王老头同意刘玉莹跟着,等那时候她再提出来,李氏也能容易接受些。

  等进入四月份,王家的人就开始一天天焦躁起来,原因无他,王岭要进京赶考了,准备行李都是小事,主要是他们一想到进京赶考,心里头总有些发怵,先不说天下人才俱都汇集京里科考,人才济济,比之当初乡里省里的考试不可同日而语,压力自是要大上许多,且此番前去路途遥远,四月底便上路,再回来却还不知要等到何月,连带个口信之人都没有,他们便只能在家提心吊胆的等待。

  王岭便是在这时提出要带刘玉莹一块上路的,李氏和王老头先是想也不想的反对,不过在王岭的极力劝说下,他们才勉强同意,其实在李氏她们的心里还是很信任刘玉莹的,若能她跟着一道去,夫妻俩遇到事也有个商量,且他们儿子也不用为家中妻儿牵肠挂肚,误了考试。

  王荷见李氏答应了,她也在这时候提出来要跟着一起去京城。

  “你想去京城?”李氏听了这话,不由一阵皱眉,这天高地远的,来回一趟都能耽误大半年的功夫,“你哥哥是去赶考的,你嫂嫂跟着去是去照顾他的,这还能说的过去,可你跟着去干啥?再则说了,你往京城去了,这婚事不说了啊?年纪也不小了,你这一去,要多久才能回得来,亲事不得给耽误了?”李氏有些不乐意。

  王荷惯会察言观色,见她神色,就明白李氏的意思,撒娇似的抱了她的胳膊,“奶奶,亲事的事情不着急,你这几年,找了这么多媒人,可有找到合适的?这就说明这方圆百里没有哪家男儿能够与我相配的。不如让我去京城逛一圈,这京城可是天下人才汇聚的地方,说不定就能找着一门合适的亲事呢。”

  王荷这话说的,颇有些歪理,李氏想着自己这个孙女主意正的很,自己要是不赞同,只怕她还会想别的招儿,况且,小荷抱着她胳膊撒娇这模样,这都多少年没见过了,她还甚是怀念。

  不过她还是有些不放心,说道,“这京城山高路远的,你一个小姑娘,我也不放心。”想到去年王荷在府城发生的那些事儿,李氏现在心里还害怕。

  “有哥哥嫂嫂在呢,他们会照顾我的,对吧,大哥大嫂?”王荷看向王岭跟刘玉莹的方向。

  王岭没有说话,刘玉莹开口道,“对,奶奶,你放心吧,我们会照顾好妹妹的。”

  “你看,大嫂都说了会好好照顾我的,就让我去吧,我长这么大,还没去过京城呢,你就让我去看看吧,好不好嘛!”王荷抱着她的胳膊又摇了摇,大有李氏不答应,她就不撒手的意思。

  李氏巴不得王荷能多跟她亲近一会儿,王荷自从长大后,就总是很忙的样子,也不再爱像以前那般,总爱粘着她了,她其实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

  “好吧好吧,那你去京城看看就回来,可得说好了,不能多待,差不多了就回来,不然,你爷爷和我,都得挂念着。”李氏叮嘱道。

  王荷连连点头,“嗯嗯,奶奶放心。”心里却想着,管他呢,先答应下来再说,等到了京城再说。

  好不容易说服了李氏,王荷便准备好收拾行李,备下足够的干粮,准备出发。

  王家原本打算走陆路进京的,结果前些日子罗长安来信,给他们安排了船只,从杭州府走水路进京,马车虽快,委实颠簸,去京城路途遥远,又带着女眷,长途跋涉下来怕是有些经受不住,倒不如弯些路程,去杭州乘船,走水路上京里比之马车还便利些,乘那大型游船,等闲也不会出事故,说不准还比马车要早几日到京里,无非就是路费贵一些,不过王家也不是缺这些钱的人,况且罗长安已经为他们打点好了一切,根本不用他们掏钱。

  赶路的日子,此王荷想象的要舒适许多,坐了几日马车,等到了杭州,便有罗长安安排的人过来接应,等坐上游船,几乎可以称得上享受,王荷不晕船,上辈子就常坐游轮,这古代的游船设施也没差多少,毕竟价钱这般贵,船上该有的一应俱全,吃喝都有专人提供,还有专门的厨娘照顾他们的吃食。

  王荷坐在摇曳的游船上,一路晃晃悠悠的进了京城,在河里远远的也能瞧见京城的繁荣。


  (https://www.biqukk.cc/74_74378/8881919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