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太后万安 > 第39章 第39章

第39章 第39章


许彻奉命带着几名手下赶到寿康宫,  由李江海引路到花园。

        看到草地上的罗大老爷,饶是见惯了诏狱中受过大刑的囚犯的锦衣卫,也是愣了愣。

        罗大老爷外袍已是一条一条的,  浑身是血,而且血还在不断地沁出,  乍一见,  还以为他已经死了。走过去探了探鼻息,  才知是昏迷了过去。

        他们不知道这情形是怎么造成的。偷眼瞥见小太后手里的枝条,  似乎得到了答案,  却又有几分不可置信:这也太玄乎了。

        “把这夫妻二人扔到诏狱去。”裴行昭吩咐许彻,“你亲自照顾,  等罗大人醒来,  劳烦他和罗太太动笔写证供,至于要写什么,他们心里有数。要是不写,就给他的伤加点儿作料,盐巴辣椒水蜂蜜都行。”

        “是。”

        “五城兵马司那边,  替哀家去打个招呼:罗大人是哀家的亲戚,  哀家跟他生了点儿闲气,惩戒了一番,  他们再找个人补他的缺吧。”

        “是。”许彻应下,打手势让手下带走夫妻二人。

        罗大太太挣扎着,哭泣着,  道:“太后娘娘,臣妇招,知道什么就招认什么……”

        挟制着她的锦衣卫停下来,望向太后。

        当她是吓唬着他们玩儿呢?当她很想对着他们的嘴脸么?裴行昭打个手势。

        锦衣卫立刻会意,  拎包袱似的把罗大太太拎走了。

        许彻等人走了才道:“您把人收拾成这样,还这样带出宫,会不会招致非议?您家里的人、亲戚只要一进宫就出点儿事情,这……”

        “就是要让我那些亲戚瞧瞧,我是不是有那些劳什子的顾忌的人。”

        “成,有您这句准话就成。”许彻行礼,后退几步,转身匆匆而去。

        裴行昭唤阿蛮:“把这两日的事告诉李江海,让他去禀明皇上。崔阁老那一节,别说他最后告诉我的那两件事。”

        崔阁老不稀罕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与她说,只是避免她耗费时间人力去查而已。付云桥,大抵是分量实在不轻,他要她务必防范,而她尚无眉目,提起无益。

        至于知会皇帝,是因为这些事不需瞒他。

        阿蛮道:“那我跟阿妩商量一下,再去找李江海。”阿妩心思缜密,能很快梳理出详略得当的章程。

        “嗯。”

        裴行昭回到寿康宫,洗净双手,换了身衣服,继续看折子。只是今日有些不同于平时,偶尔笔会顿住,随后放到笔架上,敛目思索一阵子,才又提笔。

        阿妩走进来,奉上一杯清茶,在一旁磨墨,见这情形,终是忍不住问道:“是不是遇到了想不通的事?虽然跟我说也没用,但是您说一说,兴许就会有所得。”

        “不是想不通,是在回想崔阁老说过的话。”

        “您指的是——”

        “即便谁能重来这一生,再回到三年前,怕也于事无补。”裴行昭重复了一遍,“他加在前头的一句是案子的幕后凶手太多。你仔细想想,这不是有些奇怪么?”

        阿妩很清楚的记得这些言语,在心里翻来覆去地倒腾了几遍,侧了侧头,“若能重来这一生,再回到三年前,为什么会于事无补?”

        “是啊。”裴行昭再一次放下笔,双手安静地交叠在一起,“若他或我回到三年前,已知案子那么多枝节,那么多参与的人,没办法挽救局势?”

        “一定可以啊。”阿妩握着墨锭的手也停了下来,凝神思忖片刻,大大的杏眼一亮,“这其实也是他提醒您的一个要点。不,不是提醒您。”

        “怎么说?”

        “您对陆将军、杨将军案子的这个劲头,我和阿蛮早就觉着不对劲儿了,您不仅仅是要继续查找参与的人、严惩理当付出代价的重臣,您像是觉得这个案子还有很大的疑点,要从头到尾查一遍,消除或找到疑点后的真相。比如说,凡是关于两位将军案子的事,您都要人细说——可是,目前您就是最清楚这案子的人,只针对漏网之鱼的话,根本不用平白浪费那些工夫。”

        裴行昭颔首,“崔阁老其实是在告诉我,我的怀疑是对的,大可以继续查找那个疑点。”

        “那么,您的疑虑到底是什么?”阿妩再也按捺不住好奇心。

        “我的疑虑是,这个案子根本不应该发生。”

        阿妩走近她一步,苦笑,“我可不是崔阁老那样的人,您说一句,他便想到全局。也没有皇上的脑子,您说三分,他就能想到余下的七分。”

        裴行昭对身边人,总是很耐心的,解释道:“陆麒和杨楚成的为人、习惯、喜好,我再清楚不过。

        “他们从不是喜好排场,有闲情看人展现才艺的性子。与至交团聚,他们最享受的,不过是在书房里把酒言欢,促膝长谈。

        “再者,去幕僚的别院,他们是不肯的,要与幕僚议事饮宴,都是在各自居处就成,何必浪费时间去一个不曾到过的地方?他们的疑心病,不比我轻。

        “他们对幕僚的确是信任,但是有限,你看那些背叛他们之后作伪证的幕僚,可曾提及半句他们的秘辛,或是在官场里比较微妙的事?既然已经背叛了,便是断了所有退路,为什么不帮幕后的人百上加斤?他们不想么?拿不出而已。”

        阿妩顿悟,“所以,他们去那个别院,喝酒、看人展现才艺,不是幕僚促成——不,起码是幕僚还用了别人说事,或者是与别人约好了,但他们等来等去,却等到了一场劫难。”

        裴行昭颔首,“我也有这种猜测。偏偏崔阁老不肯告诉我,加以提醒,是不是要我有个准备,不至于事到临头承受不来?”

        也就是说,漏网之鱼里面,有陆麒、杨楚成身边很重要的人,甚至于,是对裴行昭很重要的人。

        阿妩想说,仍旧以诚相待,去请教崔阁老好了,转念就打消了这心思。

        裴行昭的猜疑加重,情分便会随着查证的过程对漏网之鱼有所消减,真相大白时,便不能成为打击。

        亦或者那个人是查不出的,那么,疑虑始终是疑虑,一生横亘在心也无妨。有的事情,知道真相,真不如不知道——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横竖就那么些人,裴行昭就算用最笨的法子,一个一个排除,多说一半年也就能锁定目标了。

        “走一步看一步吧。”裴行昭打起精神,拿起笔来。

        那边的许彻出宫之后,赶去北镇抚司的路上,韩琳赶上来,与他的骏马齐头并进。

        许彻讶然,“姑娘可曾回宫复命?”

        “自然,不然怎么敢在许大人面前晃?”

        许彻一笑,“找在下有事?”

        “我跟去瞧瞧。”

        “瞧什么?”

        “瞧罗大人那些伤啊,琢磨琢磨太后娘娘的手法。”

        “……”许彻转头瞧着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太后娘娘亲自出手,当然是为了指点我这个徒弟。”韩琳对他挑了挑眉,“大人连这都看不出?”

        许彻忍俊不禁,“看不出。而且,太后娘娘可从不承认自己有徒弟。”

        “过一阵就承认啦。”韩琳眉飞色舞的,“大人还不知道她么,拧巴得很。”

        许彻哈哈大笑,心里真是想不通:残酷无情如一流杀手的小姑娘,平日里怎么是这样一个小活宝?倒也好,小太后在宫里不会无聊。

        下午在养心殿,并无新事,只是进一步完善削减宗亲用度的章程,定下一些枝节,再就是崔阁老一案大体可以审结了——福来客栈的证据,张阁老还没亮出来,要等整理出来再说,怎么也需要一两日。

        因着崔阁老,裴行昭有些提不起劲,估摸着没什么事了,要起身走人。

        这时候,于阁老向她拱一拱手,道:“臣今日听闻一事,不知是真是假。”

        “说。”

        于阁老道:“五城兵马司的罗大人,被锦衣卫关进了诏狱,带出宫、去往北镇抚司的路上,很多人看到罗大人遍体鳞伤,浑身是血,可人又是从寿康宫带出去的。”

        “怎样?”

        “敢问太后娘娘,人是不是您下令伤成那样的?”

        “是。”

        她这样爽快地承认,倒让于阁老很不习惯,沉了沉才问:“不知罗大人触犯了哪条刑法?太后娘娘最清楚律例,也最反对官员无故受刑。”

        “他进宫来,哀家问他,以前为何不与哀家走动。他说虽然是亲戚,但以前看不起哀家,以为哀家不过是个女屠夫,不配他们假意应承。”

        于阁老一怔,飞快地瞄了她一眼,心说你这是把谁当傻子呢?

        皇帝、张阁老等人费解地望着裴行昭,不知道她哪根儿筋搭错了——有必要这么埋汰自个儿么?换个词儿不行?

        于阁老扯出笑容,“这怎么可能?那可是大不敬的罪。”

        “若非大不敬,哀家何必从重惩戒?”

        得,她还有理了。“只是,罗大人毕竟是官员。”

        “凭他是谁,犯了大不敬的罪,哀家还要先请示你,再做惩戒不成?”

        “臣万死不敢,太后娘娘说笑了。”于阁老赔着笑,抓着一点不放,“臣只是看不明白了,这官员到底能不能动刑?”

        宋阁老瞧着于阁老那个欠揍的德行,很想如以前一样呛声,但是想到太后那气死人噎死人不偿命的口才,便知道根本没有自己插话的余地,也就安心地站在一旁看戏。

        “你怎么总说废话?”裴行昭睨着他,“凡禁卫军之外,任何人进宫不得带凶器,一旦查获,不论是不是官员,当即处死,这种先例少么?罗家那厮在哀家宫里造次,就差指着哀家的鼻子骂人了,哀家还要因为他是官员将事情押后处置?哀家是不是皇室中人?挑衅皇室,要担何罪?”

        于阁老开始说车轱辘话:“可是罗大人怎么可能做那种事?好端端的,他为何要说那种犯上的话?”

        “人就在诏狱,没死,你大可以去问,问他挨了那一通打,有无怨言。再者,他自己说的,参与构陷陆麒和杨楚成。”

        “这……”于阁老的笑容很是暧昧。

        “是不是想说,那可能是屈打成招?”裴行昭嘴角一牵,“这就有意思了,当初陆、杨二人受尽刑罚不招,以于阁老这样大仁大义大公无私的秉性,该认定他们是被构陷竭力为他们辩驳才是。

        “可在当初,你连他们入狱受刑都不曾质疑。我大周的律例,谁违背与否,是不是要看于阁老的心情?你心情好了,忠良枉死都无妨;你心情不好了,忤逆犯上之徒也是另有隐情。

        “如此墙头草的行径,到底是你醒过味儿了要伸张正义了,还是纯属瞧着哀家不顺眼呢?!”

        说着说着,怎么就碰触到了她的逆鳞?她是不是早就为此不满,抓住机会训斥的?不,这些不重要,现在重要的是他的性命!

        于阁老立刻撩袍跪倒,“臣万死不敢!当初臣……臣……”想说先入为主地认为是个英雄难过美人关的铁案,还赔上了那么多条人命,嫌犯被严苛对待也是情理之中。话到嘴边,又慌忙咽了下去。这些心里话要是说了,那他真就活到头了。

        “日后你对哀家有任何异议,只管与皇上、内阁细说,不要在哀家面前做张做乔废话连篇。”裴行昭语速变得很慢,语气变得很冷,“再有,你最好没参与构陷忠良,否则,今日你说的话,都要刻在你的乌纱帽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吞回去。”

        于阁老心里一阵发寒。

        裴行昭起身,对皇帝道,“哀家回宫了。”

        皇帝连忙起身,“恭送母后。”

        裴行昭款步而去。

        皇帝落座,目光不善地盯牢于阁老:“你这一阵是中邪了,还是总梦游着来宫里?”

        “臣知罪,请皇上降罪。”

        “国有国法,宫有宫规,家有家规。此刻你杵在这儿大放厥词,要是谁都不搭理你,回到家里触犯家规,被你长辈打得半死告假,朕是不是要治你长辈的罪?他们怎么能无视官员不得用刑这一条律法呢。”

        于阁老额头真冒汗了,“臣真的错了,知罪了。”

        “官员上公堂不得动刑,这才是律法明文标明的,到了别处触犯规矩,死了也是活该。连这一点都不明白,却也入阁了,真难为你了!”皇帝越说火气越大,“你到底把皇室、宫规当什么了?也罢,有一些嫔妃宫人去皇陵为先帝守陵,却不了解一应规矩,烦你走一趟,过去指点一番,什么时候无人出差错了,你再回来复命,到那时,估摸着脑子也就清醒了。去吧!”

        无人出差错才能回来?这界限要怎么定?谁要是存心使绊子,他岂不是要待在皇陵回不来了?于阁老连忙叩头,“皇上息怒!臣真的知错了,您不妨从重处罚,罚俸、闭门思过皆可。再者,礼部近来公务颇多……”

        “礼部既然有事可忙,你总忙那些着三不到两的分外事做什么!”皇帝抄起手边的茶盏,对着他砸了过去。

        茶盏砸歪了于阁老的乌纱帽,部分茶水也在同时溢出,须臾间,烫热的茶水顺着他的额头滚落。委实狼狈得可以,他却连擦都不敢擦一下。

        “礼部由左侍郎代为执掌,你,”皇帝稍稍一顿,喝道,“滚!”

        “臣遵旨。”于阁老连滚带爬地走了。

        皇帝是真的很生气。上午李江海过来,跟他说了这两日的事,他就开始担心了:罗家涉及袍泽冤案,小母后一准儿特别上火,万一气狠了病倒了可怎么办?——听说她有不少不轻的伤病。他想表表孝心,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当下只能让李江海递话回去,这些事全由母后做主。

        正担心她肝火太旺伤身呢,于阁老那个该死的混蛋又没事找茬惹她生气。上回收赐田的事没跟他计较,倒真是给他脸了。要不是内阁本就缺了次辅,就该一撸到底,让那混蛋卷包袱回家种地去。

        张阁老等人行礼,齐声请皇上息怒。

        生气容易,息怒可难。皇帝接茬找补:“听母后说过,于阁老是姚太傅给朝廷举荐提携的‘人才’,张阁老、宋阁老,你们替朕好好儿拟道旨意,代朕去训斥一番!”语毕起身,往内殿走去,“散了吧!”

        张阁老和宋阁老相视一笑,开始着手拟旨。

        旨意拟出来,给皇帝过目,皇帝说行,可以传旨了。

        两位阁老结伴去了姚太傅家中,在外院等着人出来接旨,却等了好一阵。

        宋阁老就纳闷儿了:那老头子是真不想往好路上走了么?接旨这种事也是能拖拉的?

        等见到由仆人用软轿抬出来的姚太傅,宋阁老便是一愣。

        姚太傅坐在软轿上,面色灰败,嘴唇紧抿着,额头上冷汗涔涔,似是在承受着极大的痛苦,身形因此想要蜷缩但竭力保持如常的坐姿,长着老人斑的手死死地抓着软轿扶手。

        两名锦衣卫神色漠然地跟随在侧,见到两位阁老,恭敬地行礼,随后一左一右站定,视线不离姚太傅。

        张阁老早知道这老家伙被收拾了,自是不动声色,抬了抬握着圣旨的手,“有圣谕。”

        姚太傅被搀扶着下了软轿,跪倒在地。

        张阁老朗声宣读质问数落并存的圣旨。

        也不知姚太傅听没听进去,宋阁老一直留心瞧着,就见他身形一直在微微地发抖,手恨不得要抠进四方青石砖里,却也是哆哆嗦嗦,根本没力气。

        圣旨宣读完毕,姚太傅二话不说,语声颤巍巍地领旨谢恩,勉力接过圣旨,便眼含哀求地望着张阁老:“首辅大人,能否帮老朽带句话到寿康宫?姚承祖求见太后娘娘。”

        张阁老问:“何故?”

        何故?因为他快要疼死了熬死了,要不是顾着脸面,他早已时时刻刻地嘶声嚎叫了。而这般境地,是裴行昭捣的鬼。这是实话,却是不能说的,无证可查,便是污蔑太后,好端端又给自己加一条罪。他沉吟着,找着由头。

        张阁老提点道:“有人想见太后,问原由,说了几个人名,太后当日就见了。”

        “……”姚太傅又沉吟良久,终究是嗫嚅着说了两个名字,“陆麒、杨楚成。”

        张阁老目光中闪过刀锋般的寒意。

        宋阁老耸然一惊。

        张阁老道:“我会将话带到,太后见与不见,何时见,烦太傅等候回话。”

        “是,多谢首辅,多谢了。”

        两位阁老回宫复命,姚太傅的请求,二人没瞒皇帝,照实说了。

        皇帝只觉头大,困惑地望着两个臣子,“这意思是不是说,太傅也掺和过构陷忠良的事儿?”

        明摆着的事儿,两个人自是默认。

        “他什么样子?还是提出恢复殉葬制那日的张狂德行么?”

        “那倒没有,安分了不少。”

        皇帝犯了会儿愁才道:“罢了,朕去告知母后。”

        两个人就不明白了:皇上这是唱哪出呢?有什么好发愁的?

        一刻钟之后,皇帝和冯琛各捧着一堆大大小小的锦匣进了寿康宫书房。

        裴行昭奇怪地看着他们,“是什么?”

        “回母后,”皇帝陪着笑,自顾自一股脑放到一张茶几上,“全是清心去火养肝明目的药材补品,您可千万得用。”

        清心去火养肝?裴行昭眼里有了笑意,“李江海一直给哀家打理着膳食,有这些。”

        “朕带来的更好,是朕库房和药膳局最好的。”皇帝笑道。

        “……”裴行昭还是不懂,“莫不是哀家病了却不自知?”

        “没有没有,防患于未然。”

        “到底怎么回事?都说圣心难猜,可这种事也要人猜,就没必要了吧?”

        皇帝咳了一声,“这不是总出让您动肝火的事儿么?朕无能,不能帮母后分忧,也只有略尽孝心,以求您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裴行昭这才明白,敢情他是怕她气得病倒。再想想他不愿自己出宫,一说就是怕路上出岔子,便进一步明白,他比她自己还怕她死。

        她把玩着手里还没蘸墨的笔,徐徐笑开来,“皇上一番孝心,哀家承情。只是真不用担心,哀家不至于那么经不起事儿。”

        “那太好了。”皇帝瞧着她气色如常,确然没有病态,老大欣慰地笑了笑,走到书案前,期期艾艾地道,“还有个事儿,朕得跟您说。”

        “说。”

        皇帝说了姚太傅求见的事,犹豫了一下,还是把那两个人名说了。

        “太傅大人啊,”裴行昭琢磨了一下,“过几日再说吧。”说着指一指案上的折子,“总忙些有的没的,批阅折子便慢了些,皇上要是得空批阅,哀家倒是能尽快见他。”

        “不着急。”皇帝立刻道,“见一个行差踏错的臣子而已,再过几个月都可以。”他才不要批阅那些关乎军兵固防百姓生计的折子,“您真不用着急,大可歇息一两日再处理朝政。要是放到朕那儿,也是得请示过您再批示,就别绕那个弯儿了,您说是不是?”

        “那就委屈太傅多等几日了。”实际是熬着姚太傅。

        “晾他一半年都是应当,母后千万不要挂怀。那朕就不耽误您了,明日再来请安。”皇帝说着,拱手行礼,离开前还叮嘱,“这些药材补品真的都是珍品,母后好歹用一些,熬汤入菜都成。”

        裴行昭说好。

        等皇弟走远了,侍候在书房的李江海、阿妩、阿蛮都笑起来。

        裴行昭看着那一堆盒子,也没辙地笑了。

        李江海走过去,逐一查看后,眼巴巴地请示道:“的确都是最好的,奴才去找老郑太医,让他再给您开些去火养肝的药膳?”

        “……行啊,随你们折腾就是了。”裴行昭挠了挠额角,“都拿出去,用药膳之前,先让哀家清净点儿。”

        “是!”李江海只注重结果,不介意她态度里的勉强,喜滋滋地抱着一堆匣子走了。

        阿妩和阿蛮又是一通笑。

        过了会儿,阿蛮和裴行昭说起宋阁老:“瞧着您和皇上的意思,应该是真要抬举宋阁老为次辅了吧?”

        “对。你觉着不妥?”

        阿蛮道:“不是不妥,是只知道他极善钻营,最懂得察言观色,实打实的功绩实在是少,还不如裴家二老爷呢。”

        裴行昭和声解释给她听:“哀家、皇上甚至张阁老的性情,有时候挺得罪官员的。要用的就是宋阁老处事极为圆滑这一点,遇到上下矛盾太大的情形,他可以在中间和稀泥,说服不少官员遵从上意。官员都有自己的价值所在,宋阁老的价值就是圆滑、效忠皇权,交给他什么差事,不论怎样他都能办妥。”

        宋家只眼下,便有太皇太后、贵太妃、贤妃三位外人听起来分量很重的帝王后妃,没有不忠于皇权的余地。然而可笑的是——“宫里这三位,都没本事帮宋家,比如赏赐绸缎的事,根本是给宋家添乱。”阿蛮笑道。

        裴行昭莞尔,“谁说不是呢。”

        阿蛮又道:“瞧着贤妃的做派倒与那二位大相径庭,有时候瞧着根本是赌气较劲,是什么缘故?”

        这事情,阿妩很清楚,便将话接了过去,“贤妃不过是为双亲不甘心。贤妃的父亲当初高中榜眼,在翰林院行走,学问上文采斐然,处事也颇有章法。

        “后来宋老太爷病故,他守孝,过了孝期,又被太皇太后、宋老夫人找辙拘在了家里,之后多年,只能打理些庶务。

        “这也罢了,好不容易抚养成人的掌上明珠,又被送进东宫,在太皇太后眼皮子底下过活,心里得是个什么滋味?贤妃又岂能不意难平?”

        “这是什么缘故?”阿蛮睁大眼睛,“贤妃生父是庶出?”

        阿妩点了点头。

        裴行昭道:“宋老夫人跟裴老夫人应该很聊得来。”顿了顿,又道,“宋阁老想上位,先把耽误的人才交出来再说。你们记得提醒我,得空了让皇帝敲打他一番。”

        二人称是。

        周身疼得撕心裂肺的罗大老爷醒来时,对上的是哭得双眼通红的罗大太太,费了些时间才弄清楚,自己竟已身在诏狱。

        诏狱是什么所在?

        饶是骨头最硬的英雄汉,出去时都得褪一层皮,没个一半年是恢复不过来的。以他这身板儿,这里的锦衣卫捎带着对他动动手,他都撑不了多久。

        罗大太太说了裴行昭的意思。

        罗大老爷痛定思痛,再无二话,挣扎着爬到备有笔墨纸砚的桌前,酝酿措辞,准备书写口供。要提笔时,发现妻子站在一边,还有犹豫之色,他不由恼怒,“杵着做什么?不是要你也写么?”

        “是,是要我也写。”罗大太太微声道,“只是,怎么个写法?写哪些事?”

        “写哪些事?”罗大老爷恨不得甩她一耳刮子,“还有你挑挑拣拣的余地?你是不是瞧着我死的慢?嫌你自个儿死的慢?”

        “你别急,”罗大太太仍旧微声道,“我是要问你,那位的事也要写么?要是写了,落得个两头一起惩戒我们可怎么办?那位可不是我们的亲戚,万一听到风声,派人来这儿把我们灭口也未可知。”

        罗大老爷满腔火气,却也不得不压低了声音,“黛薇、红柳、付云桥都说出来了,宫里那位怕是早就把我们查的底儿掉了,再有所保留,便是掩耳盗铃,只让她觉得可笑亦可憎!把我们关到诏狱是什么用意,你还不明白?她不在乎是不是亲戚,不在乎因为亲戚的事儿颜面受损。你是猪脑子不成!?”

        罗大太太顾不上被他责骂的恼火,只说重点:“我犯嘀咕的是那位,那位就是好开罪的?介入官场至今,足足十多年了。”

        “那位在别院被三亲六故磨烦得狼狈不堪,产业的大头都被抄没了,能不能回到朝堂都不好说。”罗大老爷用尽所有的忍耐,克制着不发作,“我们赶紧知道什么说什么,也算是对宫里那位将功补过了,女儿外孙女听到消息,一定会为我们求情,好歹能活。”

        他到此刻,并不知道他的儿女已经服下送命的药,也做梦都想不到,正是他的女儿最先把罗家抖落出来的。

        罗大太太想想夫君被责打时那个恐怖的情形,再看看他此刻的遍体鳞伤,也就没了那一分疑虑,在他对面坐下,到底是忍不住嘀咕:“你怕了那位多年,局势一下子逆转,我怎么转得过弯儿来?宫里那位这样行事,谁知道皇上朝臣会不会不满,就此难为她?这说到底,女子摄政,到底有多少人是心甘情愿接受的?前几日是那位受挫,今日保不齐就是她。”

        到这会儿还说这些废话,罗大老爷只恨,裴行昭责打的为什么不是她,“你要是再犯蠢,就给我找狱卒,换到别的牢房去,省得我气急了先把你宰了!”

        罗大太太彻底消停了,再不敢吭声。

        翌日上午,罗氏夫妇的亲笔供词送到了裴行昭面前。

        裴行昭扔给阿妩,“你瞧瞧,拣重要的说给我听。”

        阿妩称是,凝神看完两份证供,见内容大同小异,只是罗大太太等于是把大白话写到纸上,便多用了些纸张。

        总结归纳之后,她禀道:“黛薇、红柳是他们当初从小丫鬟里挑选出来的,放在别院,请了专人教礼仪才艺,本是想寻机送到裴府,断了长房子嗣。

        “付云桥筹谋除掉陆、杨二位之际,没有适合的女子,命罗家物色,他们便将黛薇、红柳派上了用场,各许了她们黄金三千两。

        “两女子后来不是自尽,是被用了迷药挂到绳索上的,为的是杜绝后患,斩草除根。

        “裴行浩想尚公主、娶陆氏女以及设局算计您,是他们通过静一怂恿;

        “这些事,裴荣与两个儿子都知情,罗家不宽裕,裴荣先后接济过他们几千两银子。

        “罗大老爷比付云桥年长,年轻时不曾共事却屡次碰面,印象很深,重遇当即便记起来了。

        “裴行浩之所以会被轻易怂恿,也是付云桥与之相见长谈之后,才相信走捷径只要成功一次便能飞黄腾达——付云桥口才了得。

        “罗家为长公主效力五年左右,但职权有限,只是帮她摸五城兵马司各首脑的底细、经办的差事。”

        “付云桥是四年前露面,在京城遮人耳目地盘桓了两年多,便如当年一样失去踪迹,长公主回京这一阵,不曾吩咐罗家什么事,他们留心打探,也没发现付云桥的踪迹。”

        裴行昭听完,思忖一阵,问:“长公主那边,没有异象?”

        阿妩知道她所指何事,回道:“一直盯着,没发现生面孔进门。长公主传出去很多信函,这方面她做足了工夫,我们要是拦截便会被察觉。”

        “不用拦,只管由着她招揽旧部、人才到身边。”裴行昭用下巴点了点供词,“拿去养心殿,请皇上过目,告诉他,我的意思是,请皇上落力核实,秉公处理。”

        皇帝收下两份供词,斟酌了半晌,命冯琛来回话:“皇上瞧了,大为光火,相信若非属实,谁也不会揽那些事上身。皇上自然是由衷愿意秉承太后心意,秉公办理,只是,律法之外是人情,罗家到底是您母族的姻亲,便想问太后娘娘,是否能开恩,从轻处置?”

        律法之外是人情?去他爹的吧。裴行昭腹诽着,淡声道:“哀家说了,请皇上秉公办理。正因罗家是裴家姻亲,触犯刑法才不可宽恕,不罪加一等已是天恩浩荡。”

        冯琛本就是替皇帝来讨个准话,闻言便有数了,行礼回了养心殿。

        皇帝这才着手核实供词,命刑部抽出人手与锦衣卫一起讯问罗氏夫妇。

        当然,太后、皇帝立场一致了,并不代表能殃及长公主:付云桥跟个幽魂似的,没见过、遗忘他的是绝大多数,眼下又找不到他,说他是奉长公主之命构陷忠良是不能成立的。长公主又不傻,根本不会承认。

        那么,按章程便要缉拿付云桥。当年熟识此人又擅画的官员,主动描摹了他年轻时的画像,再通过罗大老爷对一些细节的纠正做出调整,完成了随公文张贴的画像,之后自有专人数以百计千计的临摹。

        与此同时,是罗家男丁相继入狱,妇孺留在家里由官兵看守。裴荣及两子亦锒铛入狱,而这父子三人的事比较有意思:在入狱前一天,裴家宗族开了祠堂,已正式将他们逐出裴氏一族,理由是贪墨族里财产,意图谋害裴显。

        裴行昭听说后不由一笑。裴显是活生生的演绎着赶鸭子上架,应付的不算漂亮,但也过得去了。

        罗家和被逐出宗族的父子三个,在京城真没什么斤两,但是因着与裴行昭的渊源,因着之前自尽前承认参与打压迫害忠良的崔老太爷,引发了朝野不显痕迹的震动。

        如果以前人们只是猜测裴行昭会找后账,那么目前她的居心已是昭然若揭,最重要的是,皇帝完全赞同,目前以张阁老宋阁老为首的内阁也赞同。

        心中无鬼的官员更添三分坦荡,在朝堂上说话的中气都更足;心里有鬼的则是明里若无其事,暗地里惶惶不可终日——要知道,小太后对亲戚都毫不容情,比起她三叔的岳家,别人又算哪根儿葱?

        这时候,张阁老问裴行昭,崔氏一案何时结案。意思是说,他已整理好福来客栈密室存放的证据,何时亮出来合适。

        念及崔阁老,裴行昭多出了几分耐心,“过三两日再说。让崔阁老好生思量,崔家后辈有哪些真正清白无辜的。狡兔尚有三窟,他不定为晚辈留了多少后手,让那些人见见他,不要听墙角。”

        张阁老正中下怀,眼中闪过喜色,“淳风可心安了。”

        裴行昭引用先帝说过的话,赞道:“张道成心怀大仁大善。”

        张阁老却道:“淳风若可知足瞑目,也是为着生涯之末,得遇一小友、挚友。”

        裴行昭的笑容有点儿苦涩。崔家案发时,她恼火,有一种被熟人欺骗而生的失望不屑,从而漠视,却真的没想到,从那时起,崔淳风便已走到了绝路、死路。

        次日,晋阳来寿康宫求见,全不在裴行昭意料之中,却也没做耽搁,当即命人请到书房。

        晋阳看起来只是清减了些,容色经过巧妙的修饰,比起往昔,竟显得容光焕发。

        “你这是回光返照,还是成竹在胸了?”裴行昭调侃道。

        晋阳笑着叹息,“你说是怎样,便是怎样吧。”

        “有事找我?”

        晋阳颔首,“反正我已到了债多了不愁的地步,索性就搁下一两日,想与你比试棋艺,赌一场输赢。”

        “不是比,是赌。”裴行昭抓住重点,问,“赌什么?”

        “料想也没有你不敢赌的,到时候再下注怎样?”

        “行啊。”裴行昭爽快地应了,“横竖你要是说出有碍观瞻的事由,我正好当即帮皇室清理门户,大家都清净了。”

        晋阳笑出来,“总是这样,一面把人气得要死,一面又叫人笑。”

        “哪天?在哪儿?”

        “后天是楚王生母宁太妃的寿辰,料想着你也愿意再抬举母子两个一次,便借着这因由,在御花园设宴吧?”

        “可行。”

        “迟一些我去请皇后费心安排。”

        “嗯。”

        晋阳啜了一口茶,“再有一事,我不明白,要问问你:因何张贴告示缉拿付云桥?不觉着多余么?”

        裴行昭扯一扯嘴角,“本就是不人不鬼的东西,很难找到,我本意也不过是打草惊蛇。”

        自己非常尊敬的人,被裴行昭那样说,晋阳一阵气闷,面色发生了很细微的变化,“照这样说来,你笃定他曾为我效力?”

        裴行昭笑笑地望着他,“有几次我很纳闷儿,先帝召我入宫,以你的做派,一定会唱几出拦路的戏,可你却只会跑到先帝面前张牙舞爪地反对,别无他法。现在看过罗家人的供词,我明白了,敢情是付云桥没在你身边出谋划策啊。”

        晋阳面无表情地回视着她。

        “怪不得你刚摄政就铤而走险,敢情是早就开始祸害裴氏,谋害忠良了。想来汗颜,我居然那么瞧得起你。”裴行昭看着她的目光,一如看着一个死人。

        “将我说的罪无可赦,何不杀了我?”

        “那要等你亲口承认做过那些事。”裴行昭唇角弯了弯,星眸眯了眯,语声温柔和缓,“我不急,我得好好儿想想,给你安排个最有趣的死法。”

        晋阳就笑,“我等着。”

        “可与付云桥谈起过我?”

        晋阳不接话。

        “我对他倒是有的说。”裴行昭取过一张笺纸,提笔写下一句话,待墨迹干透,示意阿蛮交给晋阳。

        笺纸上,行云流水般写着:

        付氏云桥,衣冠楚楚,然下作卑鄙,不足道成、淳风远矣。

        晋阳捏着纸张的手指关节渐渐发白,忽地起身向外走去,“棋场上见!”


  (https://www.biqukk.cc/61586_61586112/180827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