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煤油灯下 > 第三十六章 不食周粟

第三十六章 不食周粟


“我之前以为夷齐冲是姓夷,名齐冲,但听了夷齐尚这个名字后,才知道夷齐是个复姓。

        “我仔细想了想小时候读过的百家姓,又回想以前认识的人的姓氏,这个姓好像从没有出现过,便随口说道:‘夷齐这个尊姓,还是头一次听到。’

        “孤竹公微微点点头说:‘这个姓只存在于这首阳山上,出了这座山,再没有第二个人姓这个姓。’

        “我问:‘那尊姓源出哪个郡望?’

        “孤竹公微微摇摇头说:‘我这姓不以血脉相传,并无什么郡望。而是以玄缘相传。且这姓只是虚姓。如今山中老幼,都以夷齐二字为姓,但各人都有他们各自的实姓,如冲儿实姓是李,老朽实姓为刘。我玄门之内,绝道统而不断人伦,山中众人可以夷齐二字自谓,也可以实姓自谓。’

        “我问道:‘绝道统是什么意思,不断人伦又怎么讲。’

        “孤竹公站起身来,背着手走到洞首的石栏杆边,看着远处的群山,慢悠悠地说道:‘这可就说来话长了。’

        “他说完转过身来向洞正中的高台上走去,边走边说了声上茶。

        “他走上高台,回头看了下我,说道:‘到上面来坐。’

        “我顺着右边的台阶上了高台。高台上石头宝座两边各有两个石椅,石椅边各有一个石头的小茶几。

        “我看孤竹公在宝座上坐了,便在坐在了右边的石椅上。

        “这时道童奉上茶来。

        “孤竹公端起茶杯,说:‘先吃一口茶,今天要跟你好好说说话。’

        “我也端起茶杯吃了一口。

        “孤竹公用手捋了一下银色长髯,开口说道:‘古时帝喾治世,帝生五子,长子为挚,次子放勋,三子为弃,四子为契,五子台玺。

        “‘帝喾崩,长子挚继了帝位,号为帝挚。帝挚执政九年,与群臣不和,便禅位于放勋。放勋继位,便是尧帝。

        “‘挚去了帝位后,自己将自己流放于东夷之地,其后代湮没于庶民之中。

        “‘后来,尧帝禅位于重华,便是舜帝。

        “‘舜帝时洪水泛滥,舜帝派遣大禹治水,大禹变堵为疏,治水成功,得到百姓拥戴,舜帝禅位于他。便是大禹王。

        “‘大禹王年迈时,打算禅位于益,可当他崩后,他的儿子启杀益而代之,立国为夏,从此,便断绝了禅让之制。

        “‘夏立国四百多年,传位到桀,桀荒淫无道,四方诸侯蜂拥而起,导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帝喾之时,四子契与五子台玺不和,帝喾封契于商丘。契于商丘之地传一十四代,正是夏桀之世。

        “‘契之十四世嫡孙,便是成汤。

        “‘成汤汇合天下诸侯共同伐夏,并在鸣条之野打败了夏桀,流放夏桀于南巢,平息了天下纷争。

        “‘诸侯推举成汤为天子,立国为商。

        “‘成汤继天子之位后,发现帝喾五子中,除挚之外,其余四子都有子孙传续于世。便派伊尹往东夷之地寻访挚的后代。

        “‘伊尹在东夷寻访三年,终于找到了挚的后人。

        “‘成汤封挚的后人于东夷地,建孤竹国,为商之方国。

        “‘孤竹国立国九百多年,传到国君墨胎亚微。墨胎亚微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叫伯夷,次子叫叔齐,三子亚凭。

        “‘亚微宠爱叔齐,生前欲传位给叔齐。

        “‘亚微氏死后,叔齐让位于长子伯夷,伯夷不肯违背父命,坚决不受。

        “‘两人都不肯继位,怕群臣相逼,一起逃到了西周。

        “‘当时西周正是文王姬昌执政,将伯夷叔齐待为上宾。

        “‘姬昌本是帝喾第三子弃的后代。那时商纣王无道,诸侯群起欲征讨纣王,推西周之主姬昌为诸侯盟主。

        “‘姬昌筹划伐商,于渭水河边访到姜尚。

        “‘后姬昌死,他的儿子姬发继位,也就是周武王。

        “‘周武王在姜尚的辅佐下,向东发兵,准备讨伐商纣王。

        “‘伯夷叔齐感念商的先王成汤分封孤竹国之恩,于周武王马前阻谏,请求武王罢兵。

        “‘武王犹豫不决。姜尚对武王说道,若要全二人必弃万民,若要全万民必违二人。

        “‘武王听罢,决然而发兵。

        “‘商亡之后,伯夷叔齐二人逃入了这首阳山。终日采集薇菜充饥。

        “‘武王派人送粟米布帛上山,二人坚决不受,宁可饿死冻死也不吃周的粟米,不穿周的布帛。

        “‘伯夷叔齐将要饿死之际,有位樵夫上山砍柴,看到了他们。

        “‘樵夫知道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之事,便从身上割下肉来让他们吃。

        “‘伯夷叔齐感念他的赤诚,便将随身携带的两件宝物传给了樵夫。并告诉樵夫,周取了天下,天下之人都是周的子民,他的肉也是周人之肉。他们决不能吃。最后饿死在山上。

        “‘樵夫将二人安葬,并发誓终身不做周的子民,就在山上结了茅舍,狩猎开荒,一世隐居在此。

        “‘伯夷叔齐传给樵夫的两件宝物,一件是缙云剑,一件是《玄门术》。

        “‘缙云剑是当年黄帝斩杀蚩尤的神剑。

        “‘黄帝击败蚩尤后,缙云剑成为天下的圣物。黄帝曾发诫语,后世此剑只可传与嫡长子。

        “‘后来,黄帝传给长子玄嚣,玄嚣传给长子蟜极,蟜极传给长子帝喾,帝喾传给长子挚。

        “‘挚让帝位后携神剑入了东夷之地。自那之后,神剑在世间隐没。

        “‘夏亡之际,伊尹寻访到挚的后人,神剑再次现世,便一直在孤竹国中代代相传。

        “‘孤竹国主墨胎亚微生前,虽将君位传与叔齐,但不敢违背黄帝诫语,将缙云剑传给了伯夷。伯夷便一直带到了西岐,后又带上了首阳山。

        “‘《玄门术》是玄教的正经,也是一本上古遗书。书中载有许多修炼神法的秘笈。

        “‘玄教你可能没听过。它同道教一样,都是上古诸神传给人间的修真法门。

        “‘道教起于女娲,而玄教起于伏羲。

        “‘玄教自发轫之初,便流传于东夷之地。挚入东夷后,他的后代世代信奉玄教,经历数十代人,搜集整理而成《玄门术》一书。

        “‘樵夫将缙云剑藏在深谷之中,每日苦心修炼《玄门术》。

        “‘三十年后,终于得到了《玄门术》的真谛,可通达天地,沟通鬼神,成为旷古未有之玄师。

        “‘樵夫为了纪念伯夷叔齐,将两人的名合在一起作为姓。自称为夷齐山叟。

        “‘樵夫又想,伯夷叔齐为了感念成汤建孤竹国之恩,拦马谏兵,足见他们对孤竹国的深厚感情。决定要让孤竹国在这首阳山上世代长存。他便自号为孤竹公。

        “‘这位樵夫就是我的祖师,第一代孤竹公。’”


  (https://www.biqukk.cc/56_56081/217447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