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崛起后周 > 第二百五十章 赵匡胤的想法

第二百五十章 赵匡胤的想法


没有意外,在王洪一番苦口婆心的劝告之下,赵光义最后还是选择了投降,对于这样的结果秦欢几乎都没有料到。&1t;/p>

        至于关于赵光义的罪行,似乎每个人都像忘却了一般,对方讳莫如深,仿佛约定好了一般,谁都不去提此事。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能给赵光义定罪的唯有一人,那便是他的亲哥哥也是当今大宋的陛下。而赵光之事早已是不径而走,到处传得沸沸扬扬,特别是在盐城本地,更是衍生出数个不同的版本。&1t;/p>

        其中流传得最广的就是赵光义本人和张琼勾结贪墨粮饷,因为张琼被抓,其害怕事情败露,不惜私自调动边军欲攻破盐城救出张琼。当然!最后没有成功,反而落入别人算计,似乎大宋皇帝亦在其中起到不可忽略的关键作用。&1t;/p>

        总而言之,这个流传最广的版本还算比较靠谱,至于有些越说越说悬的,说什么赵光义攻破城池,杀尽盐城满城百姓,大宋皇帝为之震怒,最后才派出精锐禁军不惜大义灭亲;而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居然说张琼临死之前供出的幕后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大宋陛下,而且说得有鼻子有眼的。&1t;/p>

        这最后一种版本虽然也在流传,但根本不会有人拿到明面上讲,敢说当今圣上的不是,你有几个脑袋够砍。&1t;/p>

        赵光义被秦欢押回开封,所谓满朝震惊,赵匡胤这个大宋皇帝几乎还不知道生了什么事,直到召见了柴宗训和秦欢几个当事人,才知道个大概。赵匡胤最早召见的是柴宗训这个晋王,柴宗训有早有已经准备好的说辞,赵匡胤也问不出太多想问的东西。&1t;/p>

        而今天赵匡胤召见的却是秦欢,秦欢作为赵匡胤信任之人,本来赵匡胤对之没有什么信不过的,可是赵匡胤暗中交待了亲弟弟赵光义为自己办事,谁又想将得到亲欢转头就将赵光义押送回京。押送回来的而且并不只赵光义一人,还有跟随赵光义一起行事的千余边军,对于秦欢如此大的手笔,赵匡胤也不太敢相信了。&1t;/p>

        “陛下!以上就是末将在盐城之中生的一切,先前我也将从开封出到盐城一路上生之事通通告诉了陛下了,陛下还有什么想问末将的?末将必然知无不言言不不尽。”秦欢说得嘴巴都有些干了,抱拳向赵匡胤行了一礼。&1t;/p>

        听过秦欢的话,赵匡胤却是有些呆住了,几乎每一件事和柴宗训说的并没有多少差别,只是赵匡胤觉得似乎一切都赶得太巧了。&1t;/p>

        赵匡胤怔了半晌,才对秦欢说道:“该知道的都知道得差不多了,你且先下去吧,如有疑问寡人再宣你觐见。”赵匡胤也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再问秦欢的了,该问的都问了,可是秦欢的答案和柴宗训并无二致,话虽说得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却是差不多,再问下去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1t;/p>

        所以赵匡胤让秦欢退了下去,秦欢离开之后,赵匡胤独自一人起呆来,直到屏封之后一声不轻不重咳嗽声,才将赵匡胤拉回现实之中。&1t;/p>

        隐藏在屏风之后的不是别人,正是有着赵匡胤席智囊之称的赵普,正是因为赵匡胤觉得光凭自己一人智慧,实在很难断定事情的真假。赵匡胤不惜将赵普从忙碌的政务之中拉了出来,正是希望凭借其过人的智慧为自己做出正确判断来。&1t;/p>

        “则平!你也听见了,不论是晋王的话还是秦欢之言,你可从其中听出有什么不妥之处来?”赵匡胤对屏风之后的赵普问道。在秦欢离开之后,赵普也不用再避嫌,径直从屏风之后走了出来,并向赵匡胤行了一礼。&1t;/p>

        “此事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唯一看来不妥的地方就是一切似乎都凑到了一起,赶得太巧了。”闻过赵普之言,赵匡胤不亦从宝座之上站了起来,幽幽叹了一口气,又看了赵普一眼,这才说道:“若非如此,我也不会如此难以决断,甚至还要请动你,实在是此事太过棘手,一旦做出错误的判断,那不只是错杀几个人那么简单。”&1t;/p>

        赵普想了想,道:“其实从晋王秦欢将军的言语之间,都不难得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二将军决定第二手对盐城手之际,他二人似乎之前一点儿都没有收到风声。由此可见,此事最多能怪得到荆罕儒身上,对于晋王和秦将军这两个不知情者,也许他们还是荆罕儒利用的对象也说不定。&1t;/p>

        “荆罕儒利用他和世宗皇帝的主臣之情,说动了晋王殿下,晋王殿下无奈之下求到了秦欢将军哪里。秦欢不明情况之下,也许也想建功立业,所以也没有多想,才这为荆罕儒所趁,将之利用来对付二将军。”&1t;/p>

        赵普一番分析,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说得头头是道,其推论虽不中也不远矣,甚至有六到七分的接近事实真相。赵匡胤听得剑眉一耸,问将道:“你是说荆罕儒此人是故意要跟我作对,所以才布置了这一切?”&1t;/p>

        赵匡胤言语之间已然有几分不悦之意,赵普摇了摇头,让赵匡胤更是不解。赵普幽幽说道:“只怕荆罕儒也是被二将军逼上了绝路,才不得不破釜沉舟兵行险招。”这让赵匡胤更是疑惑了起来,赵匡胤想不通知道道理,于是问道:“你到底是什么意思?那荆罕儒又意欲为何?难道想学李重进一般?”&1t;/p>

        “陛下严重了,微臣所说的兵行险着,乃是因为二将军第一次攻打盐城,几乎是一点儿余地都没有给荆罕儒留,尽管荆罕儒勉强将二将军击退,想来损失惨重。虽然不论是晋王殿下和秦欢将军对于二将军第一次攻打盐都是聊聊几句带过,当然这其中也是因为有他二人未亲眼目睹的缘故在里面。&1t;/p>

        “但陛下千万不要忽略了,晋王殿下曾经说过荆罕儒不避刀剑,不惜数次亲自上阵而且派出了府中的洲侠儿这才将防线稳固了下来;而且秦欢将军也说过,二将军第一次攻打盐城的时候,阵兵列阵,盐城军民皆为之气势所慑,几经交战,盐城险为之所破。由此可见!当时形势的危急。&1t;/p>

        “荆罕儒也不是傻瓜,他知道凭他手中这点人马能击退二将军一次已属万般侥幸,又岂能再挡住二将军第二次进攻?也许就是在这般情况之下,他荆罕儒不得不兵行招,才想到了用护送晋王殿下的禁军来对付二将军的边关……”&1t;/p>

        听了这里,赵匡胤忍不住打断道:“听你这么一说,我好想也有那么一点儿清楚了,如果真是这样,也只能怪我安排此事不周。”赵匡胤顿了顿,“其实我早就应该想到,依我二弟的性格,又哪里会懂得收敛?本来此事就应该暗中进行,说来说去还是我安排欠妥。”&1t;/p>

        赵普安慰道:“我知道陛下挑选二将军来办此事确实是做了最坏的打算,不过有些事情却是过尤不及,其实我觉得如果二将军没有对张琼妻儿下手,张琼绝对是不会说出任何一个字的。”闻过赵普之言,赵匡胤沉默了起来。其实张琼是怎样的人,赵匡胤心中亦有数,这件事的是非曲直,他亦是有着自己的考量。&1t;/p>

        赵匡胤似乎也觉得有些对不起张琼,又多问了一句赵普道:“他那个还活着的儿子如今怎样了?”&1t;/p>

        “听说被殿王殿下收养了,他年纪和晋王殿下差不多,收来做个伴读书童,倒也正合适。”赵普如是答道。赵匡胤点了点头,叹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事到如今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晋王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想来他跟着晋王倒也更合适一些。”对于赵匡胤主般感叹,赵普并没有做什么评论。&1t;/p>

        “其实我觉得不整件事还是怪上二将军太过飞扬跋扈之上,若非二将军想要出尽风头,也不会私自调动边军,后来更不会生出打破盐城城池的疯狂想法。至于晋王殿下和秦欢将军,我倒觉得不是适逢其会罢了。”赵普最为自己的推论做一个总结,他觉得此事并不在存在什么阴谋在里面。&1t;/p>

        “可是一件件事都赶得太巧了……”赵匡胤似乎还是不能接受。&1t;/p>

        “自古有‘无巧不成书’一说,不知道陛下相不相信此话?就想当初,如果霸王在鸿门宴上一剑将刘邦杀了,会有后来波澜壮阔的楚汉之争吗?陛下我还是那句老话,如果陛下觉得晋王不可靠,大可将之尽早除去,哪怕是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至于荆罕儒,我倒认为陛下可以先对付此人,不管是出于哪方面考虑,陛下都不可心软。”&1t;/p>

        赵匡胤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方道:“荆罕儒你自然说得有道理,不能出于哪方面的考虑,都必需将他除去。原来他就世宗皇帝的左膀右臂,我最怕的还是他在‘铁甲军’中的可怕影响力。不过!你说的晋王之事,却是太过武断。&1t;/p>

        “照秦欢所说,张琼事之后,晋王不仅没有继续追查下去,反而尽力为寡人遮掩,可见他心已属大宋。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危急关头,他还能挺身而去维护大宋国法,不惜和我三弟抗争,这点儿实在太难得了。”似乎因为先前柴宗训收留张琼儿子之事,已让赵匡胤对之另眼相看。&1t;/p>

        “陛下!可是晋王殿下到底是坏了二将军之事。”赵普忍不住向赵匡胤提醒道。&1t;/p>


  (https://www.biqukk.cc/43_43006/163299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