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崛起后周 > 第一百八十一章 谣言的力量

第一百八十一章 谣言的力量


再朝议作出的数日,大周的战争机器迅运转起来,如箭矢等消耗性兵器以最快度送往边关。&1t;/p>

        而后不久,又传了北汉准备出兵的消息,如今的大周似乎变得有些神经质起来,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都变得敏感无比。柴宗训清楚的知道这种类似神经质的敏感,说到底来自于内心没有安全感。&1t;/p>

        以前因为柴荣在,他不只是大周的战神,更是万千百姓的保护    伞,可是柴荣过逝之后,却是暂时没有人能充当这个角色。即使是赵匡胤也不行,虽然他竭力想替代柴荣扮演这个角色,但如今看来,似乎天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1t;/p>

        柴宗训更清楚,民间百姓出现这种不安的慌乱,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朝廷的混乱造成的。此刻的大周并没有谁去核实过消息的真假,只是通过边关三个州刺史的八百里加急粗略判断辽国是出兵十万。&1t;/p>

        而紧着着传出北汉出兵的消息,更是人云亦云了,有人说北汉出兵三万,亦有人说是五万,便有谣传者信誓旦旦的说道北汉出兵乃是十万。北汉与辽国一边出兵十万,共计二十万大军,这次来者不善,除了一雪前耻之外,还打算一举将大周灭国。&1t;/p>

        北汉出兵的消息使得大周有些招架不及,虽然临时派了些郡兵到北汉防线,但至于其他的支援却是暂时无法到位。&1t;/p>

        赵匡胤手下的禁军也快完成了集结,为了应付这次危机,禁军共出兵十五万,民夫也征集不下二十万人。本来大周的财政就颇为吃紧,为了这次“生死存亡”的战争,大周可谓说是下足了血本,说是放血也不为过。&1t;/p>

        柴宗训如同看闹剧般看着这一切,不论此次大周投入多大,都和他的关系不大。因为柴宗训清楚的知道,等赵匡胤行至陈桥动兵变,再至黄袍加身带兵折返回开封,皇帝这个位置就跟自己没有关系了。&1t;/p>

        到底国库之中有没有钱,都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了,而是该交给赵匡胤头疼了。不过为了以策万全,柴宗训还是飞鸽传书给盐城之中的“稚子营”,叫精通刺探军情之人,一路跟随着赵匡胤的出征大军,随时注视着他们的动静。&1t;/p>

        跟历史之上的行进路线并无二致,得知再过两日赵匡胤大军便要行至进陈桥驿了,柴宗训既是兴奋又是激动。&1t;/p>

        陈桥驿!禁军大营之中。不知何时,军中传出朝廷苛扣军饷之事,而且传得有鼻子有眼,如果王溥和范质在此听到这个消息,定然会气得吐血,以边关三州之事为前车之鉴,他们二人再笨,又如何会再蹈复辙?&1t;/p>

        早在大军出征之前,便掏空了国库,足足给十五万将军够三个月的军饷,而现在的出征的将士自然是一分都没有领到。军中还有谣言道,当今天子年幼,受小人蒙弊,那此所谓的“小人”不只贪墨此次出征之饷。而且即便将士们拼死征战,回来也难以领功受赏,这还不算,将士战死之后抚衅应得也未必到得了手。&1t;/p>

        这在禁军中简直是不可想象之事,自从柴荣整治禁军之后,从来没人敢苛扣禁军军饷,他们当然不会往赵匡胤身上想。而且谣言还说作为他们统领的赵匡胤曾在朝堂之上曾据理力争,奈何小人得志,加之小符后与他亲近,居然还将赵统领责斥了一顿。赵匡胤与小符后在朝堂之上有争执,此事不假,可在有心人的编造之下,好像此事又成了另外一个版本。&1t;/p>

        夜色降临,赵匡胤中军大账之中。&1t;/p>

        “如何?军中将士死的反应如何?”赵匡胤问起赵光义。赵光义本来按理说应该在边关的,可是如何出现在了此处?早在几日之前,赵光义已是带着几个心腹之人,悄悄的出了边关三州,赶来跟赵匡胤会合。&1t;/p>

        本来大事已定,赵匡胤之处未必用得着他,只是赵光义本人觉得,此等大事将来必定会被史书大书特书,岂能少得了他参与?而且赵光义心中还有一个念头,在关键时刻帮了赵匡胤一把,将来赵匡胤更会记得他的好。&1t;/p>

        所以!赵光义才会甘冒其险,不惜只带了少量随从再加上数个心腹之人,日夜兼程的从边关之地赶到了这陈桥驿。&1t;/p>

        “简直太不错了!效果非同凡响。”赵光义兴奋的搓着手,看样子他比赵匡胤还有高兴几分,“谣言也也不过传出去两天,现在大部分士兵已经不想继续往前走了,还有一部分激进之人,只恨不得杀回开封手刃了王溥和范质二贼才好。”&1t;/p>

        也难怪赵光义会如此高兴,他才到赵匡胤军营之中,便向赵匡胤建议暂时苛扣将士军饷,另一方面放出谣言。这谣言本就是出自赵光义之手,一路上赵光义和程羽、贾琰等人商议,都觉得谣言是成本最低,但同时又是有效的手段。&1t;/p>

        见得自己的建议建功,赵光义想不高兴都不成。赵匡胤看了赵光义一眼,沉声道:“只怕不只仅此而已吧?事先说好了只是说军中有人苛扣军饷和此次出征难以领功受赏而已,为何军中还有拥立我为皇帝的传言,还说什么立功的将士便是再无后顾之忧,而且还有拥立之功,将来会怎么样怎么样云云?”&1t;/p>

        赵光义低着头,偷偷的看了赵匡胤一眼,这此谣言自然是他瞒着赵匡胤散播的。在赵光义看来,仅仅是赵匡胤前面说那些谣言,或许能激起将士们同仇敌恺之心,但要将赵匡胤送上那个位置还差些火候。&1t;/p>

        最后!赵光义瞒着赵匡胤,又偷偷的放出些谣言,更是赵匡胤后面说的那些话,不想这么快就让赵匡胤知道了。从赵匡胤脸上也看不出他的悲喜来,但见赵匡胤用一只手轻轻的敲打着桌面,不知他心中在想什么。&1t;/p>

        “我记得我并没有吩咐你说过那些?”赵匡胤一边轻轻敲打着桌子,一边云淡见轻的问道眼见逃将不掉,赵光义心中也明白赵匡胤肯定清楚这些消息也是自己传出去的,根本没继续隐瞒下去的必要,还不光棍承认的好。&1t;/p>

        “不瞒兄长,那些谣言也是为弟放出去的。”赵光义看着赵匡胤答道。赵匡胤敲打桌面的动作停了下来  ,怔了片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指都赵光义道:“二弟你当真是糊涂之极啊,你难道不知道‘画虎不成反类犬’的道理?谣言这东西,用得好自然无往不利,一旦过了头,却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t;/p>

        “我原以为把你安排到边关磨练几个月,你的性子会沉稳很多。所以这次回来,你提出散播谣言之策,大哥我也依了你,正是觉得你已渐成可用之才,可哪里知道你还是这般沉不住气,这样一来反把会叫有心人看出此事背后有人在推动。”&1t;/p>

        给赵匡胤这么说,赵光义似乎也明白过来,自己的确是传得有些太过离谱了,而且将赵匡胤推了出来,很容易让有心人联想到赵匡胤身上。要知道一直以来赵匡胤都是隐于幕后,即使有些避不开的事情,也是有赵光义在面前冲锋陷阵。&1t;/p>

        但赵光义这次的谣言,无异于是把赵匡胤从幕后推到了台前,这样一来赵匡胤就不得不赤膊上阵了,难怪赵匡胤不高兴。&1t;/p>

        “我也是为了帮大哥你……”赵光义声音有些弱弱的道,这一次保不准成了帮倒忙了,所以赵光义有些心虚。“大哥如何不知道你是为了帮我?”赵匡胤叹了一口气,道:“若非是如此,或是换了一个人,大哥早就军法从事了,可是你是我二弟啊。&1t;/p>

        “我先前只叫你传出苛扣军饷和有功难赏的谣言,却是为了坚定禁军兄弟们的心,让他们不必念着朝廷的好,关键的时候能站在我们这边。可是你私下里传播的谣言倒好,把我也绕了进去,要知道禁军之中有些将领未必就全心全意的忠于我,他们之中亦有小部分念着先帝的好。&1t;/p>

        “你这样的谣言,却是只能激他们的反感,这让我被动之极。我愿打算一步一步慢慢的来,即使要用你这样的谣言,也至少到等走到边关的时候,火候应该才差不多到了,很多时候越是心急越只能弄巧成拙。”&1t;/p>

        “那……那如何是好?”赵光义的声音越问越小,到最后几乎是弱不可闻。“事情已经生了,只有尽量补救。”赵匡胤转头看向另外一个旁若无人的自己看书之人,“则平!事到如今,你可有什么好的补救之法?”&1t;/p>

        这个旁若无人看书之人不是别人,正是赵普。如果不是赵匡胤突然这么问了一句,赵光义都险些忘了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1t;/p>

        赵普闻过赵匡胤之言,放下了手中书卷,先是望了赵光义一眼,这才回赵匡胤道:“虽然目前的局面我们有些被动,反事有利定有弊,有弊的一面也当有有利一面,所以这件事依在下看来对我们来说未必全是坏事。”&1t;/p>

        赵光义听是惊喜之极,若说自己不但没有做错反而立功,又是另一说了。而赵匡胤也皱起了眉头,似乎不尽明白赵普所言的意思,于是开口问道:“则平意思可否说得再明白一些,听得似懂非懂的。”&1t;/p>


  (https://www.biqukk.cc/43_43006/163298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