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崛起后周 > 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留禁军十万

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留禁军十万


“如今安抚边关州将士才是朝廷当务之急,在下私以为当前任何事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为之我们不怕牺牲更多的东西。”王溥继续侃侃而谈。&1t;/p>

        赵光义冷笑道:“光说这些大话又有什么用?且说说你的意见吧,不知道这一次又打算让我们禁军牺牲什么?”对于赵光义的冷嘲热讽,王溥却是不以为意,范质更是赞道:“王兄已然做到不以为物喜不以物悲,纵是天下毁誉集其一生,也未必见得能动摇王兄的心意分毫。王兄但请放心,我站在你身后,永远都是坚实的后盾。”&1t;/p>

        的确!有范质这番话后,王溥胆气更毫,直接站将而出道:“还请圣上和太后娘娘明鉴,正如范兄所言,若能为大周挽回大局。&1t;/p>

        “纵然是王溥背上一世骂名又能如何?为大周未来,不要说为天下人唾骂,就是抛头颅,洒热血,上穷碧落入黄泉。横尸于市,暴死阎王殿前,我亦是九死未悔,愿为先帝愿为陛下愿为太后娘娘尽忠至最后一口气。”&1t;/p>

        闻过王溥这番表忠心之言,在场不少人都暗暗皱起了眉头,王溥这番表忠心的确有些过了头,反而让人觉得有些假。&1t;/p>

        “老臣手中有一个不成熟的方案,还请陛下和太后娘娘圣断。”听王溥说到这里,大多数人都知道肉戏来了,“可是自微臣看来,这个不成熟的方案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要大周渡过眼前的危机,唯有此法。”&1t;/p>

        一开始王溥说那个方案不成熟自然是谦虚之言,而最后“唯有此法”这四个字充分说明了王溥自己对自己方案充满了信心。&1t;/p>

        范质也怕风头全被王溥一人出尽,关键更怕的是事成之后功劳全部都归到王溥一人身上,抢着说道:“这个方案是我和王大人废寝忘食,几日不眠不休不断讨论和改进才有的成果,虽然称不上完美,但也说得上基本没有什么漏洞了。”&1t;/p>

        王溥颇为不快看了范质一眼,范质这个时候跳出来插上一句,让他所言之话和所行之事都少了几分“一气呵成”的效果。&1t;/p>

        不过!对于王溥的不满,范质自然无视了,王溥也不可能真的与范质翻脸,况且此事也确如范质所言,范质亦是参与其中,也是建树不少。王溥唯有忍下此事,自然知道好处不能一人占尽的道理,一面还是考虑接下来的话该怎么说。&1t;/p>

        “安抚边关三州将士乃是应有之事,但为了大周的长治久安,特别是后面的三年也要安然渡过,光靠削减军饷是远远不够的……”&1t;/p>

        闻及王溥提到了旧事,赵光义最是敏感,打断道:“削减军饷还不够?你们还要我们禁军怎么做?”众人也听得出来赵光义话中火药味十足。若是平时,只怕听到这里,王溥和范质就会选择退让。&1t;/p>

        但是今时不同往事,王溥和范质都认为他们身后站着可信之人,比及赵光义身后的赵匡胤更是厉害,所以他们有恃无恐。&1t;/p>

        “自然是远远不够,先帝既已颁下免税三年的的诏令,大周未来三年可以说是没有一分一毫的进项,只进不出便是金山银山也是只有坐吃山空。况且!经北伐之后大周的国库早已然消耗了将近一半。&1t;/p>

        “既然不能‘开源’,我们唯有‘节流’而已,从哪里省?从何处节?这自然是关键中的关键。”&1t;/p>

        满朝文武都把目光都聚焦到了王溥一人身上,都在等着他的下文。岂料范质又抢了王溥的风头,却是答起了王溥卖的关子来。&1t;/p>

        “北伐之后,我大周未来几年都经不是大的折腾了,唯有休养生息。”范质接过王溥的话头,“既然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就应该止了干戈,正因兵甲收库,马入南山之时,禁军自然也用不着这么多的人了?”&1t;/p>

        “那你们觉得我们禁军应该还保留多少人马?”赵光义阴沉着脸,咬着牙问范质道,任谁也看得出赵光义此刻的心情要多坏有多坏。&1t;/p>

        “昔日组建‘禁军’的初衷,奉行的便是精兵的路线,众各州各府之中抽其精壮,另行再编成一军,方有如今的禁军。”范质对于禁军的由来自然十分熟悉,“我觉得如今可以再精简一番。&1t;/p>

        “我们可以从‘禁军’之中再则出一部分精锐来,至于其他人我们可以放少量路费,让其解甲归田,还……”&1t;/p>

        “范质啊范质!你可知道我禁军数十万人都是为大周流过血流过汗的,他们都称得上是大周的忠勇之士,也说得上是大周的归臣。”赵光义直盯着范质,突然打断道,范质被赵光义盯得有些心中毛。&1t;/p>

        见得范质有些悚答不上话来,王溥趁机夺回了主动,回答道:“正因为他们都是大周的勇士,都是有大周的功臣,如今大周大难当头,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大周再牺牲一次呢?‘禁军’始终是大周的‘禁军’。”&1t;/p>

        王溥最后一句话说得颇让人生疑,似乎就差没有补一句“‘禁军’不是你们赵家人私有的‘禁军’”。&1t;/p>

        赵光义似乎也是怕王溥说出那一句话来,并没有再多作纠缠,直接开口问道:“那请问两位丞相,照着你们的方案施行,我们‘禁军’还能保留多少的人马?”众人都倾起了耳朵,特别是武将。&1t;/p>

        此刻能站在朝堂之上武将,大部分都禁军中的武将,甚至其他武将,要么官阶不够,要么身份不足。当然!也不排除像符彦卿这样例外。&1t;/p>

        既然说是例外,到底是少数,朝堂武将一系,基本上都成了禁军的天下。若说当真要削裁禁军,兵少了相应的将自然了也用不着那么多。那便意味着一部分禁军武将也将光荣“下岗”,事关自己的未来,大部份禁军武将不能不关心。&1t;/p>

        王溥伸出了一根手指头,神情很是淡然的说道:“十万!”王溥说起这两个字的时候,甚是从容,仿佛云淡风轻般。&1t;/p>

        可在场的大部分禁军将领都忍不住抽了口凉气,如今的禁军究竟有多少人,只怕是大多数禁军将领都说不清楚。因为禁军中的待遇比其他军队都要高出一大截,所以大周军人皆以加入禁军为荣。&1t;/p>

        但现在的禁军到底有多少人,便是赵匡胤也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只要他一句话,随时能将不是禁军的军队变成禁军中人。&1t;/p>

        但赵匡胤却是敢肯定,如今的禁军绝对不会低于三十万人,甚至在四十万到五十万之间,可王溥和范质随便一句话,便要禁军一下子少掉四分之三或是五分之四的人马,这的确不能用“狮子大开口”来形容了。&1t;/p>

        “王溥!范质!”恼羞成怒的赵光义已是直接叫起了王溥和范质的姓名,“你这是要断我禁军的后的后路,绝我禁军的根。”&1t;/p>

        范质冷笑了起来,笑中之意仿佛就在说“我就是要断了你禁军的后的后路,绝了你禁军的根”。而王溥却是考虑的更多,担心若是逼得太急,反而惹得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俩急狗跳墙,虽然有符彦卿在他们不用害怕,但也担心鱼死网破。&1t;/p>

        “我们可以先保留二十万人马,以后再慢慢削减。”见王溥松了口,范质有些意外,“毕竟!偌大的大周,也是四面皆敌,不可以掉以轻心。”&1t;/p>

        “也许边关三州的事态并没有两位说的这般严重,你们不过是夸大其辞吧了,趁机想找我们禁军的麻烦,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那点点儿坏心思。”赵光义似乎也想不到更好的应对之策了,打算来一个死不认账。&1t;/p>

        “早知道你们会这么说。”范质冷笑了两声,“若是我们真的拿得出确切的证据,看到时候你们还有何话可说?”&1t;/p>

        赵光义脸色一变,仿佛想不到范质还准备了别的应对手段。范质也不多理赵光义,回过头对上的柴宗训和小符后拱手道:“还请陛下和太后娘娘恩准,此刻边关三州宁州刺史王洪、鄚州刺史刘楚信、瀛州刺史高彦晖都在殿外等候。&1t;/p>

        “小赵将军觉得我范质所言足为信,这三州刺史皆乃边关三地的父母官,他们属地的情形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只要宣他们进殿一见,便能一辨真假。”&1t;/p>

        不得不说柴荣对于从辽国朝投靠过来降将还是不错的,他们从辽朝“拔乱反正”过来,柴荣依旧委以他们原来的职位。&1t;/p>

        “这……”柴宗训心中了颇为震惊,想不到这次王溥和范质居然准备得如此充分。这次连王洪都来了,可是事先并没有收到王洪或者是“稚子营”的消息,唯一能得出的结论便是王洪打算将这个消息瞒住所有人,也包括柴宗训。&1t;/p>

        柴宗训在骤闻之初,也对王洪生出一丝怀疑,可是细想之下,又觉得王洪没有背叛的可能,也许他也有他的苦衷和打算。&1t;/p>

        柴宗训能想到的就是柴荣临死之前为王洪量身定制的假降之计,打入赵匡胤内部以收取机密消息。隐约间柴宗训已经觉得这件事似乎提前了,王洪应该也是被动接受的这一件事,不然他不会不在事前知会自己一声,除非时间来不及。&1t;/p>

        一时间柴宗训心中转个千百个念头,可满朝文武都在看着他,似乎都在等都他拿主意,柴宗训故意装出一幅取决不下的样子。&1t;/p>


  (https://www.biqukk.cc/43_43006/163298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