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崛起后周 >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两道圣旨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两道圣旨


“范质与王溥的确不能助你成事,但是他们却是助你达成另外一件事。”柴荣神秘笑了笑,道:“你知道师道所留那番话中,哪四个字是最难做到的?”&1t;/p>

        柴宗训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柴荣见之后却是笑了起来。“有道是:万事开头难。当然是‘龙潜于渊’四字,唯有龙潜于渊,才能明见万里,这也是你由明处转向暗的开始。&1t;/p>

        “如何做到自然而不引人注意,这点才是最重要的,你现在的表现已然只能用‘惊世骇俗’来形容了,为了让你真正的做到‘龙潜于渊’,为父不得不如此安排。”&1t;/p>

        听罢柴荣此言,柴宗训似乎有些懂了。&1t;/p>

        “范质和王溥二人,皆是明哲保身之人,和你冯道师道有些像,他们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文人的缩影。而唯一不同的,冯道自然有一颗为保全百姓之心,他们的一举一动,只会从保全自己和个人的利益出。&1t;/p>

        “彼进一步,他们只会选择退一步。说起来这大周江山又与他们何干?若是能保住荣华富贵,便是将这大周江山卖了,他们也不会为之皱一下眉头。”&1t;/p>

        柴宗训这下算是完全听懂柴荣的意思了,搭言道:“他们的软弱更能衬托出儿臣的软弱来,他们的无能也会突显孩儿的无能。”&1t;/p>

        闻过柴宗训此话,柴荣开心的笑了起来,点了点头,道:“就是这个道理。想让赵匡胤对你放下戒心,最好在我身死之后,你呆在皇帝的位置上什么都不做。一切都交给王溥和范质打理,让他们二人与赵匡胤去周旋。&1t;/p>

        “可以想象在手握禁军大权的赵匡胤步步紧逼之下,他们能做的和唯一会做的,只会是步步退让,你即如同一个傀儡般,任由他们摆布。&1t;/p>

        “一个七岁不到的皇帝,又能做得了什么?王溥和范质与赵匡胤斗得越凶,最后不只是他们会将你逐步忘却,便是天下百姓也逐渐将你这个皇帝忘却的。因为人们记得永远看到的都是在台前出演的跳梁小丑,谁都不会在意幕后之人做什么的。&1t;/p>

        “等到人们完全将你遗忘的时候,你就可以放心将做你想什么的事了,到时候没有人会在意你……”&1t;/p>

        “多谢父皇为孩儿筹谋一切。”都听到了这里,柴宗训哪里还有不明白的道理,跪将在地上对柴荣道。柴荣笑道:“你我本就是父子,难道这些不应该是一个当爹为儿子该做的吗?”跟着柴荣自嘲道:“我废尽心思将你从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把你换将下来,我还只怕你会恨我这个父皇太过无情……”&1t;/p>

        “父皇的心思到现在孩儿岂还有不明白之理?皆是为了保全孩儿,若是宗训与赵匡胤不正面相抗,绝对是以卵击石。”&1t;/p>

        “起来吧!你自己明白这个道理便成,为父为不想再多说什么。”柴荣长长一叹,道:“赵匡胤如今手握禁军权柄,识人不明,为父也负上一部份责任,我也想过将他除去。可是其势已成,便是为父手段用尽,到头来不过两败俱伤之局。&1t;/p>

        “到时候最后伤的还是大周的元气,反而得益的也不过是他人,也难为你师父冯道会违背他的风格,想到如此不是办法的法子。”&1t;/p>

        柴荣说完从怀中拿出一样事物,交到柴宗训说道,言道:“《黄河治理图》为父已经完成了,如今就交到你的手中,本来为父是想在有生之年完成此事的,只是如今看来是不行了。”在柴宗训要接过《黄河治理图》的时候,“还记得为父以前跟你说的话吗?”&1t;/p>

        柴宗训为之一震,连忙回道:“父皇要孩儿无论什么时候皆要以天下百姓为重,若是有机会能促成此事,便是有深仇血海也当忘却,只要有任何一丝一毫能将此事进行下去的可能,也不能放弃,需全力办成此事。”&1t;/p>

        见柴宗训还记得此事,柴荣放心含,将《黄河治理图》交到了柴宗训的手中,这件事关系着王朴的遗愿,柴荣相信柴宗训不会马虎的。&1t;/p>

        “这圣旨之中可还有什么疏漏之处?”柴荣又听将道。“父皇费尽心思为孩儿筹谋一切,又岂会还有什么疏漏的地方……”听到柴宗训说到这里,柴荣却是轻轻的摇起头来了。&1t;/p>

        “宗训!你这样的想法可要不得,父皇就算能算无遗策,便说到底为父还是凡人一个,并不是什么神仙。和辽国一战你也看见了,就算为父能将一件事安排得完全无暇,可是突如其来的意外,却是让结果变得完全不同。&1t;/p>

        “若非如此!便是自诩神算的诸葛亮也不会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叹了。”柴荣长长一叹,“如今父皇还在,你自然觉得有所依仗,所以事事都可以推给为父,你不用去动脑筋,但如今……&1t;/p>

        “为父希望从今天起,你能够试着去想一想了,不论是任何事,你该有你自己的想法了,不论对错与否,你应该学会自己为自己打算了。”&1t;/p>

        柴宗训认真的点了点头,他清楚柴荣这席话并不是说着玩的,自己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不能全靠他人,更多的应该依靠自己才行。&1t;/p>

        “至于另一份诏书……”柴荣却是有些犹豫起,想了想说道:“其实我还是不建议你现在就看,我建议你到关键的时候才拿出来,这上面写着有你想要和你师父冯道为你求过的东西,也许赵匡胤带兵逼入皇宫的时候是一个不错的时机,到时候你可将之拿出来。&1t;/p>

        “我相信你有此物在手,不论是赵匡还是谁想要对你动手,都会掂量掂量。我希望你不要过早拿出此物,上面写的东西希望你现在不看最好。”&1t;/p>

        听柴荣这么一说,柴宗训没有犹豫,看到第二道圣旨旁边摆着一个黄色圆筒形布袋,看样子似乎是专为装下这第二道圣旨的。柴宗训直接将第二道圣旨直接装入了黄色圆筒形布袋之中,并没有多瞧一眼。&1t;/p>

        “那便依父皇!没妻那个时候,柴宗训绝不会看上一眼。”柴宗训倒心中虽然好奇,也没有多想什么,只是觉柴荣都说上面是他想要的东西,他也似乎猜到上面写是什么了,所以也不急着去看。&1t;/p>

        柴荣看着微微点头,跟着又问道:“我儿你对于佛门、道教有什么看法?至于儒家你和你师父冯道都有了定计,为父也不欲多言。”&1t;/p>

        柴宗训万万想不到柴荣会在这个时候问及他关于佛门和道教的态度,一时之间有些不知该怎么回答。柴荣仿佛也知道自己问得有些过于唐突,于是转而道:“道教虽然奉老子李耳为主,但已不是道家,真正道教的产生和佛门传为中土的时间相差无几。”&1t;/p>

        给柴荣这么一说,柴宗训被提起了兴趣,问道:“这么说道教和道家还有区别不成?”柴宗训自然知道老子李耳乃是春秋时的人物,而道教的前身乃是汉末三国群雄之一的张鲁创建的“五斗米教”。&1t;/p>

        “自然有区别,你可知道为何三派之中为何单单只有儒能称之为‘家’?”柴宗训摇了摇头,“能称家者,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更重要的是能以天下百姓为己任,担负天下兴亡之责,你觉得佛、道二者配么?”&1t;/p>

        柴宗训果断的摇了摇头。&1t;/p>

        “其实最初道儒,本不分家,甚至于诸子百家,也统统渊源于道。然而魏、南北朝以后,道教改变道家的学术思想,用与佛教抗衡,从此道家从神坛坠入凡尘之中,再不配称之为‘家’。而在汉之初,亦黄老之治,让大汉得以休养生息数十年。”柴宗训幽幽一叹,“而佛从一开始传入中土,便是参杂着世俗之心,若许一开始传入东土之佛便有问题。&1t;/p>

        “而达摩之后东渡中土,有心改变此事,奈何此佛已非彼佛,已是深入人心,即使他有心传道,但领会者也只是少数而已。众生倡导之佛,亦不过是俗世之佛,所以说佛从传入中土之日起,就配不上这个‘家’字。”&1t;/p>


  (https://www.biqukk.cc/43_43006/163298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