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崛起后周 > 第七十八章 论骑兵胜败

第七十八章 论骑兵胜败


“是不是觉得很疯狂?是不认为我疯了?”柴荣笑将起来,“我知道元朗凡事都喜欢追求稳妥,总是会待有七八成把握之后才会选择动手。然而!世间哪有尽是十全十美之事?有时候时机总是一闪即逝,如果你不抓住,失去了就永不回来了。&1t;/p>

        “就拿此次之事来说,在元朗看来,只要收回和守住欲投降我们二的州二关便算是胜利了。所以元朗才会觉得区区四万兵力就足够了,可是元朗你想过没有?若是辽国无心与我们开战,收回二州二关,也许只需要我一纸诏令就可以。&1t;/p>

        “可若是辽国铁了心要跟我们分出个胜负,且不说元朗所说派出的四万大军,不管我们配置多少骑兵。一旦辽国铁骑来袭,便四万大军都是骑兵,那也只能给辽当下饭菜的份儿,在骑兵之上,我们不如辽国多矣。&1t;/p>

        “这点我想元朗不会不同意吧?”柴荣问赵匡胤道。赵匡胤点了点头,正色道:“草原上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在骑兵上有着先天的优势。”&1t;/p>

        “所以!在我看来如果免不和辽国一战的话,倒不如拉开了架势,一开始就摆出一幅拼命的样子。我们可以用‘铁甲兵’以挡住辽国铁骑,再以弓弩手与对方抢攻,辽国若是无心与我们争‘燕云十六州’,那么他们一旦受挫之后便会退去。”&1t;/p>

        “陛下说得如此肯定,可有什么依据?”赵匡胤听得颇为心动,但他更在意柴荣判断的准确性,“如果辽国骑兵不退,铁了心冲阵又如何?”&1t;/p>

        “依据?”柴荣摇了摇头,答道:“只是我的直觉而已,如今的辽主并非明主,我觉得他不会为了原本不属于他们辽国的‘燕云十六州’,而与我们倾尽全力一战的。如果我们赌赢了,‘燕云十六州’就是我们的了……”&1t;/p>

        “陛下!可要是赌输了呢?”赵匡胤颤着声音问道:“二十万禁军可是我和将近四年的心血啊?”&1t;/p>

        说到这里,赵匡胤几乎眼睛都红了,他着实不愿意将自己一手训练禁军精锐,交给柴荣的去进行一场看不到未来的豪赌。“赌输?”柴荣脸色阴将下来,“那又如何?不过是与辽国堂堂正正一战罢了。”&1t;/p>

        “陛下!三年前的那一战陛下忘记了吗?”说到这里,赵匡胤又跪倒在地,“三万禁军健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敌人八千铁骑。”&1t;/p>

        听赵匡胤提起此事,柴荣手也开始颤抖了起来,他如何会忘记?也是因为那一战,赵匡胤对于辽国的骑兵产生了莫名的恐惧。&1t;/p>

        那是柴荣才继位不久,北汉大举入侵,柴荣一方面令赵匡胤整顿禁军,一方面奋起抵抗。终于在君臣齐心之下,将北汉大军赶出大周国土之外。然后经过一年励精图治,柴荣忍不下这口气的,打算攻伐北汉。&1t;/p>

        当时赵匡胤也是意气风,自然全力赞成。两人带新训练的禁军,可以说是势如破竹,一口气打了北汉国都太原城下。&1t;/p>

        北汉皇帝也开始着急,无奈之下只得向自己的盟友辽国求援,辽国自然不愿看到后周一家独大,当时派了三万大军南下支援,并以八千铁骑为先锋。当时的柴荣和赵匡胤都没太将辽国的军队放在眼中,亦派出了相同的人马三万禁军精锐阻击。&1t;/p>

        而柴荣和赵匡胤却是抓紧猛攻太原城,奈何太原城城高池深,加之北汉皇帝得知辽国已然派出大军支援,更是有恃无恐。&1t;/p>

        就在柴荣和赵匡胤猛攻太原之际,在某个不知名的大峡谷,后周和辽国八千先锋铁骑不期而遇。当时统军乃是一员禁军骁将,经过一年整训过后,禁军几乎焕然一新,个个都是勇猛无比,悍不畏死。&1t;/p>

        禁军骁将一面派人回去禀报柴荣和赵匡胤,一面却拉开阵势,想仗着人多的优势,一举将辽国的先锋部队击败。&1t;/p>

        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之极,哪怕是经过一年整训的禁军,但辽国铁骑全力进攻之下却是败得凄惨之极。并不是士卒畏战,也并非领军之将不够勇猛,赵匡胤也是后来听说领军的那员禁军骁将军独自在将军之中杀了八进八出,身上受创四十余处,最后依旧没能扭转战局,最后更是力竭而亡。&1t;/p>

        在赵匡胤和柴荣赶到的时候,入目所见满地尸,横七竖八的躺着,但每个人都是一个表情,瞪圆了眼睛,一脸的不甘心。&1t;/p>

        特别是那员禁军骁将,双目之中流出血泪,瞪得如铜铃一般,身上更中箭达十数支之多,像是刺猥一般。看到这般情形,柴荣和赵匡胤都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是他们亲手将那员禁军骁将给活埋的。&1t;/p>

        后有探子来报,说是现那支辽国先锋铁骑在十余里之外。赵匡胤叫柴荣不要冲动,三思而行。&1t;/p>

        而柴荣执意为死的的将士报仇,先派出一支轻骑缠住辽国先锋铁骑,最后派出重兵围剿,即使这样,还是付出比敌人多两到三倍的代价才将这支辽国铁骑完全剿灭。也是由于这次交战之后,赵匡胤得出辽国铁骑不可战胜的结论。&1t;/p>

        在赵匡胤看来,在大周没有展出足够多的骑兵之前,绝对不能和辽国交锋,因为那样不过是自寻死路而已。&1t;/p>

        其后!柴荣痛定思痛,觉得此战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重要人就是他和赵匡胤都几乎让胜利冲昏了头脑,低估辽国是次要的。主要是他缺乏对辽国骑兵的了解,未针对采取应付之法,那员禁军骁将以攻对攻,结果可以想象。&1t;/p>

        后来柴荣翻阅古往今来与骑兵作战的大量战例,认为辽国骑并非不能战胜,只要以“铁甲兵”(重步兵)抵住了敌人骑兵强大冲击,再以弓弩射之,就算不敌对方,至少也是两败俱伤之局。&1t;/p>

        柴荣有心想要证实自己的猜想,以后与北汉的数次交手中,北汉也请求过辽国派出骑兵相助,虽然再也没有出派出那次那么大的规模,但柴荣也有心想拿他们试试手。可是!赵匡胤经此败之后却犹如惊弓之鸟,在接下来的战役中他总是尽量避开辽国骑兵,宁愿和北北交手,也不愿和辽国交手。&1t;/p>

        柴荣虽然是一国之君,但也不可能亲临第一线指挥一支部队去专门对付辽国骑兵,所以这件事最后也只有不了了之。&1t;/p>

        此事虽然柴荣后来和赵匡胤都有过数次争论,却是各人坚持各人看法,谁也说服不了谁,因为没有经过真正的检验,谁不认为自己的说的是对的?&1t;/p>

        “如何不记得?”柴荣一字一句的话,嘴唇也微微颤抖了起来,“每次午夜梦回之时,我都会听见三万忠魂对联说他们像回想家,叫朕为他们报仇。集三九之雪不能抹寡人之恨,倾长江之水难洗寡人之仇。”&1t;/p>

        “既是如此,陛下就应该记得微臣跟你说过的,在大周骑兵未完全建立来之前,任何和辽国交锋都是……”&1t;/p>

        “你又如何知道寡人猜测的是错的呢?以‘铁甲兵’为盾,以弓弩手为‘矛’,矛盾聚齐,攻守皆备,我就不信也他辽国铁骑是神仙,个个都能够刀枪不入……”柴荣说道。“可是陛下想过没有?辽国铁骑来去如风,如果他们不想和我们决战,又为之奈何?”不能说赵匡胤说的没有道理。&1t;/p>

        赵匡胤争论来争论去似乎又回到了原来那个话题,这也是柴荣和赵匡胤第一次产生分歧,柴荣没有再多言。柴荣也没有告诉赵匡胤,如果是为了争夺“燕云十六州”,辽国骑兵却是不得不和大周军队一战。柴荣明白就算自己跟赵匡胤这般说了,他也不会相信,他不会将自己的话听进耳中。&1t;/p>


  (https://www.biqukk.cc/43_43006/163297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