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崛起后周 > 第七十六章 点一百个赞

第七十六章 点一百个赞


大周将迎来最的辉煌一时刻,而自己悠闲的日子也将到头,不会再有人为他撑起一片天地,不会再有人为他遮风挡雨,一切都只能靠自己。&1t;/p>

        “是时候为自己以为后打算了。”柴宗训暗暗对自己道。以前他盼着这个日子晚来到,可是看过今日柴荣的表现,却知道他等这一天实在太久太久了,若是有他有生之年,不能进行北伐一次,相信他死都不会瞑目的。&1t;/p>

        既是如此,为何自己还会执着于此?倒不如凭着自己对未来了解,助柴荣一臂之力人。在柴宗训看来,似乎眼下柴荣的身体还算可以。&1t;/p>

        接下来柴宗训要考虑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了,那便是如何如何能让柴荣同意此次随他一起出征。因为都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帮得上忙,若是只是守在皇宫之中,除了等着坐以待毙之外,又还能做什么?&1t;/p>

        不过多时,柴荣已然换过一身戎装,带着柴宗训先到了上次的议事大厅之中,柴荣如言让柴宗训呆在屏风之后,不准出来。&1t;/p>

        消息已然传出去了,几乎分成十几路人马,以最快的度冲出皇宫。原本睡下的各位大周高级武将都被重新叫了起来,来人也并没有多说什么,只言了一句“陛下有请,有紧急军情相商”,跟着就跑得没影了通知下一位去了。&1t;/p>

        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可是对于柴荣的军令却是谁也不敢怠慢,因为以前怠慢军令之人,都已经做了刀下亡魂。&1t;/p>

        别看平时柴荣儒雅文静的样子,便禁军中的大部份将领都在知道在军中柴荣绝对不是好说话的主。一开始柴荣整顿禁军之时,对于军中那些以老卖老,不服从军令之人,他却是眼睛都不眨的杀了十余人。&1t;/p>

        甚至听说其中还有一个带头的将领与柴家有着密切关系,好像论起关系来还是柴荣的一个远房表哥。&1t;/p>

        但柴荣杀他却是连看都没有看他一眼都,说杀就杀。这般杀伐果断的君主,其御下将领岂敢有丝毫大意?好在柴荣并不是只知道一味滥杀的昏主,而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别小看这八个字,这八字在军中却是能换取无上权威。&1t;/p>

        柴宗训在屏风之后正觉得百无聊赖之前,终于有将领6续走进了这议事大厅之中。进厅后的武将一一都跟柴荣打了招呼,也来了也奇,柴荣居然能准确的叫出每个武将的名字,甚至还能跟他拉拉家常。&1t;/p>

        至于武将的兴趣、爱好,以及家中最后生之事,似乎都了若指指掌。清楚这点之后,柴宗训心中亦觉得有有些不可思议起来。&1t;/p>

        好不容易人到齐了,柴荣清了清嗓子道:“诸位!今日半夜将各位叫起来,实属情非得已,还望海涵。”柴荣先开口说句客气话,下面的武将都连称“不敢”。柴荣左右看了看,就将上次那幅地图放了下来。&1t;/p>

        看柴荣放下地图,众将都清楚柴荣要说到正事上了,谁也不敢怠慢,连忙支起耳朵,准备洗耳恭听。&1t;/p>

        “先前边关传回消息,言宁州刺史王洪欲降我大周,并且还说愿帮我大周劝降益津关终延辉、莫州刺史刘楚信,瓦桥关姚内斌,各位以为如何?”柴宗训此言无异于投下一颗重磅炸弹,下方众将立刻议论纷纷起来。&1t;/p>

        虽然柴宗训未亲眼目睹现场情形,可是听了众人言论,也大约清楚众将几乎分成了两派。一派主战,认为北伐时机已然出现,应趁机北伐收回“燕云十六州”;另一派则认为战争应该按《平边策》所进行,虽然北伐的契机已然出现,但时机并不成熟,加之有南方诸国如芒刺在背,若是趁北伐之机出兵大周,岂不是要两面应敌。&1t;/p>

        一开始两派言出温和,不过表的自己的意见而已,但随着辩论的深入地,却有越来越呈激烈之势。&1t;/p>

        照这种情况展下去,柴宗训有些担心,武将可不比文臣,一旦动起手来,极有可能刀剑相向,若是闹出人命可不是好玩的。可柴荣还是没有话,看样子连阻止的意思都没以,放任眼下的情形继续展。&1t;/p>

        柴荣扫过全场,目光好几次都不经意的落在赵匡胤身上,一直以为赵匡胤被他引为极大助力,而赵匡胤也是好几次欲言有止。&1t;/p>

        “好了!都别在争了。”柴荣一出口,果然先前比菜市场还要闹的大厅,立刻就安静了下来,谁也不敢多说一个字。&1t;/p>

        “元朗!我看你好几次欲言又止,有什么话不妨直言,难道我们君臣之间还用着这么见外吗?”看到柴荣直接点了自己的名字,赵匡胤眼见躲将不过,况且有些话藏在心间,也是不吐不快。&1t;/p>

        “陛下!”赵匡胤行了一礼,说道:“元朗有些浅见,说出来可供大家参考。”见匡胤谦虚如此谦虚,众将皆笑着催他快点说。&1t;/p>

        可见赵匡胤在众将中的关系的确不错,赵匡胤这才不慌不忙的说道:“在在下看来,你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认为该进行北伐者,以为既然有人愿为内应,我们与之里应外合之下,北伐当能竞全功;认为不该进行北伐者,则害怕后蜀、南唐两国会趁机浑水摸鱼。当然!我们最需要提防的,还是我们的宿敌北汉。”&1t;/p>

        赵匡胤这番话很容易赢得双方的好感,却是将两主各自主张的原因都阐述清楚了。不过!在柴宗训看来,这番话除了各稀泥之外,却是说了等于没有说。&1t;/p>

        “那又到底该如何?北伐不北伐,若是我们都得不出一个统一的结论来,又如何说服下边的将士?”到底还是有明白人,一口道破了玄机。所有人都再次将目光聚集在了赵匡胤身上,希望他能旗帜鲜明的站在某一方。&1t;/p>

        “这是自然!若是我们都争不出个结果,即使大军出征,也将是将令不明,众将士又岂会明白自己为何而战?&1t;/p>

        “所以!我有一人粗略的想法,大家都可以参详参详,那便是我们将这此次北伐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同时在南唐、后蜀和北汉这几个方密切注意敌人的动静,可多设烽火台,一有消息当此狼烟报警。&1t;/p>

        “另外在北伐之上,既然宁州刺史王洪欲降,而且并还有可以助我大周劝降益津关终延辉、莫州刺史刘楚信,瓦桥关姚内斌,我们便将战争范围控制在这两州两关。这样一来,我们能将多出来的兵力用于防御的各个方向上,另外一个重要作用,便是能避免过于刺激辽国,既是他们主动来投,想来辽国也找不到指责我们原因。”&1t;/p>

        闻过赵匡胤之言,众将皆称大善起来,这样一来却是结合了战与不战两方面的因素,可谓面面俱到。&1t;/p>

        “可是这样的机会千载难求,若是不能趁机收回‘燕云十六州’,我怕以后都没有机会了。”这个声音响起颇为突兀,特别是众人都在夸赞赵匡胤之时。众人向此人看去,现开口的乃盐城刺史丁罕儒。&1t;/p>

        丁罕儒乃是柴荣亲信,谁也不敢不敢贸然得罪,一时场面冷了下来。赵匡胤不得不站出道:“这个机会自然难得之极,可丁刺史可又有把握就应付辽国全力南下,到时若是不能阻挡,辽国铁骑兵临开封城下,这样的责任又该谁来承担?”&1t;/p>

        “该伐或不伐,陛下作主就是。至于责任,丁罕儒只有战死而已,如果战败真要找一个所谓的替罪羊,便推在丁罕儒一个人身上就是,我死都有不怕,又何惧生后骂名?要是收不回‘燕云十六州’,我更怕愧对烈祖烈宗。”丁罕儒这般话说得正气凛然,在屏风之后偷听的柴宗训正觉得解气,如果可以他恨不得给丁罕儒点一百个赞。&1t;/p>


  (https://www.biqukk.cc/43_43006/163297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