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那片沙枣香 > 那些年没人追的女孩

那些年没人追的女孩


  对于宁静来说,最讨厌的地方就是二道湾村了。

  二道湾村是个穷山僻壤的地方,方圆几十公里都是黄土,山是黄的,地是黄的,就连太阳看起来都是黄的。

  一眼望不到边的黄,这里的人也面朝黄土背朝天,人心也跟着沧黄起来,穷山恶水出刁民,一点也没错。

  可是,令她魂牵梦绕的地方也是二道湾村。

  二道湾村很乱,没有整齐划一的院落,大多数人家的房屋都是倚山而建,不漂亮,不美观,就连整齐都算不上。

  但是,村中央,宁静的家门口,有一个小小的树园。里面长着四棵沙枣树,三棵榆树,也算是村中最美的地方了。

  夏天,沙枣花开的时候,那沁人心脾的花香,让整个村子都芬芳了起来。

  村里最会上树的小孩就数马致远和宋清秋了,摘沙枣的时候,他们两个爬的最高了。

  马致远是宁静的邻居,他的父母离婚了,都各自成了家,也都去了城里生活,他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宁静的爸爸在城里面,妈妈在农村守着两个老人,三个小孩,宁波,宁涛,宁静。她的妈妈是一个干农活的好手,有时候会帮着马致远他们家干农活,经常会在一起吃饭,俨然一家人的样子。

  宋清秋是宁静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又是同班同学。她们家姐妹三人,她的大姐宁静没怎么见过,她的二姐却是宁静童年时最讨厌的人,说话尖酸刻薄,可不知道怎么就和宋清秋成了好朋友。

  小学的时候,全村的孩子都在一间教室上课,一个年级只有四五个人,我们村的学校只能上到三年级。四年级的时候就要去二十里以外的“尖沟井小学”去读。

  中学就在武川中学上,那里可以寄宿,有的家长会陪读,宁静家的孩子多,她的妈妈就选择了陪读。

  高中的时候就更远了,需要去白银市里的去读,更多人选择了住校,也有少数学生选择了打工挣钱养活自己。

  大学的话,就到别的地方就读,最近的就属兰州了,那也是百公里以外的地方了。

  村里的孩子大多数都聚在一起玩,打沙包,跳皮筋,跳房子等。也会干一些坏事,比如去庄稼地里偷青绿的豌豆荚,偷黄绿的大豆烤着吃,偷没有黄透的麦穗烤着吃,最后再偷洋芋和洋姜煮着吃,每个时期都有能偷着吃的东西。大人们逮着了并拿这帮熊孩子怎么了,因为自家的孩子也在。

  宁静家就比较遭殃了,春天别人偷她家的榆钱吃,秋天偷她家的沙枣吃,满园子都是石头瓦块,都是爷爷奶奶默许的,不然爷爷赶羊的鞭子一甩,那个不得皮开肉绽。

  后来,村里人们都向往城市的生活,年轻人都去了城里讨生活,在市里面买了楼房,回村的人更少了。

  村里面现在不足三十人,都是孩子成家立业,孙子孙女能自己上学了,用不着他们了,才回来种几亩薄田,打发余生。村里面还有个88岁的孤寡老人,她没有去看过外地的世界,终此一生都在二道湾。

  小时候村子里面很热闹,人们也很热情。谁家盖房子了,都会去帮几天忙;谁家娶媳妇了,村里的人都会搬自家的桌子,板凳,当待客吃饭的餐桌板凳;更甚着,有白事的时候,全村老小,有多大的事都会放下手里的事,去帮忙。就是张家帮李家,李家帮王家,一代代这么过。

  宁静家的到来就不一样了,宁静的爷爷是上门女婿,从城里来的,宁静的爸爸上完高中就在城里待着,还不花钱就领回了媳妇,多少人,做梦都羡慕。

  宁静的奶奶原姓李,她们家人丁稀少,不知道怎么和建铁路的年轻人认识,并做了上门女婿,生了宁静的爸爸姑姑们五人,都跟着姓宁。

  宁静的爷爷识文断字,村里的好多孩子的名字都是她爷爷帮忙给取的。村里的孩子们都从狗蛋,猫蛋,羊蛋的都改成了卫国,卫东,建军,建党什么的。村里面的孩子都是叫尕娃,尕梅,尕芳的,她们家的孩子就不一样,还有马致远也是他爷爷给取的名字。

  村里人现在都过上了城里的生活,没有了袅袅炊烟,没有了鸡叫犬吠,没有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还好,沙枣树还顽强的活着,屹立在那儿。他的树皮已经皲裂,很多的枯枝败叶,风一吹哗哗作响,枝头上星星点点的沙枣随风摆动,用树枝敲下来几串,已经没有了甘甜,一股涩涩的味道,涌上舌尖,然后蔓延到满嘴。

  “静静,你站在这里干什么,风这么大。”

  马致远温和的叫着宁静,顺便将自己的大衣脱下来,披在宁静的身上。

  “出来也不穿件外套,”说着宠溺的将大衣的扣子都扣上。

  “没想到时间过的这么快,爷爷都去世十年了”宁静悠悠的说着,把手从长长的袖子的伸出来,“我想让你背我,就像小时候一样!”

  “好好好,女王大人,怎么都行!你也不怕羞。”

  “怕什么,村里面又没有人影了,要不是老家有烧纸祭奠十周年的习俗,我们家的这些人也不会都来的!”

  “物是人非,大概就是现在了!”

  “你怎么也伤感起来了,这可不是你的风格?”

  宁静在马致远的背上,轻轻的扯着马致远的耳朵,“小时候,你们经常这样子背我,是不是很怀念!”

  “大小姐,是我经常背你吧!”马致远将背上的人往上颠簸着挪了两下,“吃什么了?又胖了。”

  “你竟然嫌弃我胖,哼不让你背了。”宁静作势踢了踢腿,“好了,好了,你不胖!”

  家里的地很远,小时候暑假,宁静的奶奶就把送饭的活交给了两个哥哥,宁静闹着也要去。奶奶每次都会多做一点,让他们送给马致远的爷爷奶奶吃。路很远,只有一辆自行车,宁静不会骑自行车,他们三个就商量好了,每人骑一段路程,骑车的人到约定的地方等着其他三个人。

  每次走到半路,宁静就不干了,不想走路了,可是自行车上满满的都是吃的,最终三个人决定轮流背宁静去地里。

  宁静的两个哥哥比较鸡贼,所以一大半路程都是马致远背着宁静走过的。

  四年级的时候,宁波上了中学,家里只有两辆自行车,所以每天都宁涛和马致远骑自行车载着宁静上学和放学。

  上了中学,马致远每周都要骑自行车回家一趟。自行车就放在宁静家租的院子里面,有时候马致远回载着宁静回家看爷爷奶奶。

  高中,大学两个人都选择了住校,一直到现在,马致远的副驾驶上只坐过宁静一人…


  (https://www.biqukk.cc/16904_16904360/919463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